黄节
宝剑去鞘,勇士不敢佩。 高林委枝叶,众鸟非所爱。 论交结以利,于古始不背。 管鲍财可共,王贡名俱泰。 宁为歆示绝,修以质构害。 饥兽不索群,风蝉不成对。 由来岂物异,何用多感喟。 注释: 1. 宝剑去鞘:剑已经脱离了鞘,不再需要保护。 2. 勇士不敢佩:勇士们因为剑的锋利而不敢佩戴。 3. 高林委枝叶:高大的树林中树叶散落。 4. 论交结以利:讨论结交是为了利益。 5. 于古始不背
杂诗 其三 (辛酉)注释: 沧海:大海。沧海有回澜:大海中泛起了波澜。水风自相激:波浪相互碰撞,激起水花。道丧世益下: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益低下。陆陵:泛指山陵地区。见平溺:看到人们溺水而亡。晚清:指清末时期。曾左伦:指的是曾纪泽、左宗棠、伦惕园等人。振亡岂以德:振兴国家难道只用德行吗?舍利先气谊:先人的精神气节。与事共休戚:和国家大事一同承担喜怒哀乐。数往论世儒:《礼记·檀弓》中有“三年之丧
杂诗 其二 (辛酉) 炉火烬复燃,腾腾送冬夜。 室空絮不温,况有无衣者。 严风刷城头,华灯照车下。 贵人犯宵出,欢宴逮仆马。 道旁褴缕子,持剂不救饿。 国帑内空虚,市易困刀货。 欺人盗贼行,窃国富者哿。 人各不相恤,责亦在尔我。 注释: 炉火烬复燃:指炉火熄灭后又重新燃起,比喻事情的反复无常。 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室空絮不温:指室内空无一人,没有温暖的地方可以取暖。 无衣者
杂诗 其三 (辛酉) 风雨忽至时,岂忘国乱忧。 世材非天赐,秋华伤已秋。 原草渐黄落,丰条成蔓生。 茱萸亦宿实,初辛不如蒜。 天道至此穷,才子何赞称? 嗣宗思亲友,晤言每自叹。 何如左太冲,高步独无闷。 赏析: 这首诗是《杂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国家混乱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诗中以风雨、原草、丰条等自然景象为背景
注释: 清明时节,李花还未盛开,绿芽还挂在树上,刚粘上苔藓。攀着树枝送您离去,您的离去让我想起了枚乘。江南的路途直接向北延伸到梦中,离别让人忧心忡忡,轻易地送别酒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明节时写给张孟劬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李花未开,绿芽还挂在树上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张孟劬的依依不舍之情。 “清明李花犹未开,绿荑着树初粘苔。”这句诗描述了清明时节,李花还未盛开
诗句释义及译文 明月照芳池,凉风转飞藿。 - 注释:明月照耀着芬芳的池塘,清凉的风儿吹动着飘荡的草叶。 - 译文: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清澈的池塘,凉爽的微风轻轻拂过摇曳的草叶。 佳期易为别,人生暂相乐。 - 注释: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离别,人生短暂,我们只能享受当下的快乐。 - 译文:相聚的时光难以长久,人生的短暂让我们只能暂时享受快乐。 归山暮云尽,在地庭梢落。 - 注释:随着天色渐晚
杂诗 其五 (壬戌)诗句释义: - 朔风:即北风,是冬天特有的天气现象。在这首诗中,朔风被用来象征冷酷无情的冬季。 - 飞雁:指候鸟,随着季节变化迁移。这里的“朔风吹飞雁”形象地描绘了寒冷季节里候鸟南迁的情景。 - 天无极:意指天空无边无际,广阔无垠。此处用来形容雁群飞越的距离之远。 - 衡阳不可度:衡阳为古代地名,位于湖南,此处表示无法通过衡阳到达目的地。 - 漳川宁可息:漳水和川流之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分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属于综合考查,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原诗句即可。本题中“疏花露回渚”的意思是:稀疏的花瓣上挂着露水,倒映在小洲上。注意“回”字。 【答案】 (1)园夜(壬戌) 双虹跨曲池
注释: 似君有比龙为云,韩孟往矣当贱贫。 国子博士无典坟。 为儒过勇亦戕性,且种春桑行海滨。 赏析: 这是一首赠人诗,以“龙”自喻,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其一,首句“似君有比龙为云”,用《易》中“飞龙在天”之象来比拟张孟劬的才学和抱负,表达了诗人对他高远志向的认可。 其二,第二句“韩孟往矣当贱贫”,暗指韩愈、孟郊两位唐代著名诗人,他们因直言敢谏,遭时忌而贬官谪居
注释: 春前愁子日羸病,已过春期岁阑冷。 春天来临之前因生病而感到愁苦,已经过了春天,岁月也渐渐寒冷了。 往复言诗后应省。 反复吟诵诗歌之后,应该有所省悟。 枝头雀噪相向鸣,驿路回车驻光景。 树枝上鸟儿的叫声相互呼应,回望路上停下车子欣赏风景。 赏析: 这首《送张孟劬其二》是一首描写送别之作。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祝愿。 首句“春前愁子日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