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杂诗 其六 (壬戌)季秋京北寒,吹雪入城闼。 馀威劫晚花,飞埃障孤月。 岂知城南农,束笋新迸发。 我园树亦奇,已着紫丁结。 春物以秋荣,秋芳为时歇。 事异李梅实,变甚菽霜杀。 衋心警气候,无畏谢明达。 庶徵倘可言,物生恐多扎。 注释: 1. 季秋:指深秋时节。 2. 京北:京城以北地区。 3. 寒:寒冷。 4. 城闼:城门或城楼的门户。 5. 馀威:残余的威力。 6. 劫晚花:摧残晚开的花朵。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露水落下如青玉般凝实,风吹动着金钗在舞动。梧桐树的叶子微有脱落,夜晚将过庭院已天明。节士悲叹自己的零落凋零,智者观察岁月的更迭。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它们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则。鸡鸣声如此急促,阳光出来时光线变得明亮。担忧治理的事情恐怕来不及了,黑暗之中也难以理解。坐起来打开书读,潇潇洒洒地听到窗外雨声。 注释: - 杂诗:
【注释】壬戌:即壬戌年。黄华:黄色的菊花。过:指飞虫。沆瀣心:比喻清高的心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目睹自然景物的变化,感到世事沧桑,人生多舛,遂有感而作。首联写风雨变化,天气由晴转雨,诗人没有因此而惊慌;颔联写自然界景物的变化,菊花盛开到凋谢,飞虫相逐而过,树木纷纷坠落,诗人没有因此而沮丧;颈联写自己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清高之志;尾联写自己虽然遭遇重重挫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
【注释】: 1. 挽陈其美联:挽,是悼念的意思。陈其美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革命家。联,是对死者的慰问之语。 2. 共和:指中华民国。复生:重新获得生命。 3. 九原:泛指地下,坟墓所在之地。应瞑目:应该闭眼了却一生。 4. 造物:指自然和命运。忌:忌讳,不容许。 5. 千秋:千年之后。芳型:美好的形象或事迹。 【赏析】: 这是一篇悼念陈其美的诗。首句“公殁而共和复生”表达了诗人对陈其美的哀悼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诗歌中的句子。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和注解来思考;要抓住关键句、词,如“园馆生夕阴”、“萧飒无留禽”等,理解其大意。注意重点字词的积累:惟,只是;靡,倒下;悲音,哀伤的哭声。 【答案】 杂诗(其二) 松柏张秋维,园馆生夕阴。 蔽亏尚未已,萧飒无留禽。 随阳众所乐,憩夏昔所任。 徒闻蟋蟀鸣,仿佛枫树林。 入耳暂无虑,察物惟伤心。 不闻发悲音
杂诗 其三(壬戌) 秋天的蓬草长得很茂盛,最讨厌的是根部。 随着风儿不知飘往何方,距离地面已经很遥远。 人们为什么总是忙忙碌碌,原野上的草木也郁郁葱葱。 经营四方的事,每天都忙于奔波。 中林里野火燃烧起来,青草最终变成了焦炭。 也有自己的根和苗,被烧得毁灭后又重新蔓延生长
【译文】 寒冬腊月,朔风催雪,天欲下雨,秋娘老去,丁沽路。不知听歌的人更老,题句瘿庵已丘墓。 乱从丁巳召强藩,徐泗连兵入天府。群帅如罴复如虎,皖直奉洛继以鲁。 黄河北来日相杀,矧复兵饷借索虏。祸连西北迄东南,地尽察绥放吴楚。 岭表劳师渡湘汉,势成南北无沛羽。纷纷部曲人异谋,不各相杀则相觑。 十州百姓死其下,民实何辜国焉祚。北客尔来十五年,戊壬我南止松沪。 越庚及癸再言归,娇女已长弱妻妪
诗句解读 1 重关尽撤女乐罗:描述了一种场景,在重关(高大的城门)被完全拆除后,里面充满了歌舞音乐。 2. 飞仙舞姬纷盘娑:描绘了仙女般的舞者和美丽的姬妾们在舞蹈时的轻盈姿态。 3. 万夫辟易佳人歌:表达了众多士兵因听到美妙歌声而不由自主地退避的意思。 4. 明烽警羽疾骑驮:通过明火(烽火)和快速骑马的描述,表现了一种紧急和戒备的状态。 5. 绿江已失逾金河
当公无渡河 当:正当,正值。 渡河:渡越河川。 这句的意思是:正当人们要过河的时候。 译文:正当人们要渡过河流时,却有人故意不渡河。 注释:渡河:指过河。 赏析:这句诗是说,在人们需要渡河时,有人故意不渡河,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对人们的一种欺骗和蒙蔽。 义利不知辨,所得皆害名。 义:正义;利:利益;辨:分辨。 这句的意思是:对于正义与利益,人们不能正确分辨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又名“浣溪纱”、“小庭花”。 争奈:无奈。 魂消:形容悲痛欲绝。死前:指死后。 缠绵:情意深长。 前缘:前世的缘分。 未到别离先有恨:没有离别之前就已产生怨恨。 愁病也相怜:即使因悲伤而生病也彼此同情怜悯。 两心同处总凄然:两颗心在一起总是感到悲哀伤感。 【赏析】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又名“浣溪纱”、“小庭花”、“浣沙词”、“浣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