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雨与俱,西风雨不作。
始秋遂改度,览变未为错。
黄华晚逾静,过蝶来相索。
穷途方两遇,众木亦纷落。
淹然沆瀣心,负此偏反若。

【注释】壬戌:即壬戌年。黄华:黄色的菊花。过:指飞虫。沆瀣心:比喻清高的心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目睹自然景物的变化,感到世事沧桑,人生多舛,遂有感而作。首联写风雨变化,天气由晴转雨,诗人没有因此而惊慌;颔联写自然界景物的变化,菊花盛开到凋谢,飞虫相逐而过,树木纷纷坠落,诗人没有因此而沮丧;颈联写自己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清高之志;尾联写自己虽然遭遇重重挫折,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变幻无常、世态炎凉的认识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世事变迁的感受。全诗以“杂诗”为题,共八句,内容涵盖了风雨、季节变换、自然景物以及个人命运等主题。

首联“东风雨与俱,西风雨不作。”通过描绘风雨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敬畏。诗人看到东边的风和雨同来同去,而西边的风却始终不出现,这种对比让诗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颔联“始秋遂改度,览变未为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变化,从盛开到凋零,飞虫相逐而至。这些自然现象的更迭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和超然。

颈联“黄华晚逾静,过蝶来相索。”描述了菊花在傍晚时分愈发显得宁静,而蝴蝶却翩翩而来寻找食物。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末联“穷途方两遇,众木亦纷落。”描述了自己在困境中屡遭挫折,而周围的树木也纷纷坠落。这里的“两遇”和“纷落”既指诗人自身的遭遇,也暗指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用这样的意象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世态炎凉的认识和感慨。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