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
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
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
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
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不死相看仍落魄。
天寒高斋今夕心,书寄枚子江上宅。

十一月初一夜重读邓秋门遗诗(己未)

八卷遗诗有陈迹,廿馀年来尚恻恻。

故人骨冷西樵山,不忆京华久行客。

开篇一序我少作,中有唱和郊与籍。

当时国事已可哀,隐隐诗篇各相惜。

自子之死我深居,读书十载在山泽。

岂知出游壮岁后,懒复治诗困行役。

如今衰迟似枚子,江海贩书较尤适。

吁嗟成就皆莫期,究不若子卧窀穸。

如今羡子绝年少,呕心不让李长吉。

遗诗重读辄三叹,子若生年亦发白。

乃知诗事令人老,不死相看仍落魄。

天寒高斋今夕心,书寄枚子江上宅。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朋友的悼亡诗。诗人通过追忆与邓秋门交往的情形,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以“遗诗”为核心,通过对邓秋门诗歌的反复吟咏、品味,抒发自己对友人深沉的怀念之情。

首联回忆当年与邓秋门交往时的情景,感慨岁月变迁,物是人非;颔联则写邓秋门去世后,自己孤独地生活在北京城郊外。颈联写邓秋门去世后,自己仍然过着艰苦的生活;尾联写诗人对逝去的朋友的无限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