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銮宣
【赏析】 这首诗是登库舍图岭二首之一。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雄伟险峻的山峦图景。 前两联写登山所见。“青冥咫尺陟崔嵬,万壑松涛万壑雷。”这两句写登山所见之景。青冥高远,咫尺之间即能见到,登上崔嵬陡峭的山峰,只见万壑松涛声震云霄,万壑雷声震耳欲聋。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山时所看到的壮观景色:青山近在咫尺,攀登至崔嵬的山峰,便见万峰松林呼啸,万壑雷鸣。 后两联写登山所见之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对西域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担忧。 以下是诗句及其对应的译文: 1. 生不识玉门关,梦不到祁连山。 - 我未曾见过玉门关,也未曾梦见过祁连山。 2. 忽然天风吹马足,直上千仞万仞之峰巅。 - 忽然间,一阵天风吹动着马的腿脚,直接冲上高入云霄的山峰顶端。 3. 积雪璨巉岩万万古,其鳞之而玉龙舞
在欣赏李銮宣的《青县口占四绝句·其二》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其字面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銮宣的作品,通过描绘春日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原文: 晓添春水一痕青,布谷催耕隔岸听。 谁买笭箵舣沙嘴,风来吹过峭帆亭。 2. 诗句注释: - 晓添春水一痕青:描述清晨时分,春天的水面上泛起了一道淡淡的青色。 -
【注释】 雪岭三峰:即昆仑山,在今青海、新疆间。雪岭:雪山。天光一镜涵:指天空如明镜一样清澈。涵:包容,容纳。日高:太阳正高。澄海市:澄清的海水市。波净豁云岚:水面波光洁净,使云气也开朗了。豁:开朗,散开。鹳鹤盘空起:鹳鹤在空中盘旋飞翔。鱼龙得气酣:水中鱼儿在水中畅游,龙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尾闾:尾闾骨,即尾骶骨。传说人死后有物从头顶至尾骨,通入阴间的通道叫“尾闾”。泄:排泄,释放。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大历三年(768)夏天作于玉门关。当时唐朝和吐蕃正在交战,诗人被派往玉门关去监督战事,并写下了这首《将至玉门作》。诗中写玉门关边陲的景致,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写玉门关外五月的风光。“暑气无”三字,写出了时值盛夏,烈日当空,酷热难耐的情景,同时暗示出玉门关地处沙漠之滨,气候炎热。“烟树”二字,形容了沙漠上的树木,由于沙漠上缺水,这些树木都生长得矮小、稀疏
【注释】: 将抵哈密,村落棋布,耕蹂相望,边塞始见春光矣。口占二绝句 其二 出关那识春风面,沙拥车轮雪啮毡。 何意伊州城一角,暮春恰似早春天。 【赏析】: 《出塞》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 “出关那识春风面”,这句中的“出关”指的是离开边塞进入中原地区,而“春风面”则是指春天的气息和面貌。这里的意思是:当诗人离开边塞进入中原地区时
【注释】 青县口占四绝句:这是作者在青县(今山东益都)时所写。“榆荚纷纷绿上墙,茅檐一角絮云凉。”榆荚是榆树的花。榆树开花时,其花絮呈白色,飘散如雪,故称“榆荚”。榆荚纷纷,说明春已来临。“茅檐”即茅草屋的屋顶。“絮”,本指棉絮。这里指棉絮像云一样堆积在屋檐下。“老农赤脚儿爬背”一句,形容农民劳动的艰苦;“盘古祠前坐夕阳”一句,描绘了盘古庙前的景色。盘古开天辟地,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他,建起了祠堂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 这句诗描述了墙壁被黄泥和泥土覆盖的情景,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战斗。 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景,他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旅程做准备。 □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 这几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寂静的更漏、风声、箭矢的声音和寒冷的天气共同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诗的译文:博克达山之巅,巍峨高耸直插天穹。三座山峰矗立如屏障,仿佛从青云端中拔地而起。背负着长戈,我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每天面对着你,我的心境也充满了愁绪。在白天,我将鸿蒙万年的雪拥于怀中,玉嵩连蜷,皓洁无瑕。我站在屋檐下,不知不觉间吟咏起来,豪情满怀,甚至金石也会为之开裂。夜晚,我点燃了昆仑万年的火焰,火光冲天,与天上的云朵争辉。烈山上的大火燃烧,雷电交加惊起了周围的群山。我欲吟诗未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长流水”是流水的别称,这里用来形容河水流动不息的景象。“题壁”就是在墙壁上题词。“朝过长流水”“暮过长流水”,说明作者日夜不停地行走在这条长河之上。“流水流不休,行人行未已”,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旅途的无限感慨。 【答案】 释义:早晨经过长河,晚上又经过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