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翰
【解析】 此诗首联写春雪的景色,用“满天地”来描绘春雪铺天盖地,无边无际;“三春景更妍”是说在春日下,万物都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写春天的景色。诗人把春天比作梳洗打扮后的美人,以“琼羽”喻白鹤之羽毛,“粉衣”喻蝴蝶翅膀。颈联写春天的景色。用“飘”字写出雪花飘飞的样子,用“补”字写出梅花的坚韧。尾联写春天的景色。东风解冻,春风拂面,使人顿觉心旷神怡。最后两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
越上今为客,息肩春树林。 注释:在会稽山上,现在身为客人,停下疲惫的脚步,靠在春天的树林里休息。 赏析:首句“今为客”,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孤寂与无奈;次句“息肩春树林”,则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春日景色,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释然。 啼鹃归梦断,落日旅愁深。 注释:杜鹃鸟的叫声惊醒了诗人的梦境,而夕阳又增添了旅途中深深的忧愁。 赏析
诗句释义 1. 南陵道中迫暮投茅店 - 描述诗人在南陵(今安徽省繁昌县)的道路上,天色已晚,不得已在一家简陋的旅馆中投宿。 2. 四围率败篱令仆夫环卧 - 描述旅店四周是用竹子搭建起来的简易篱笆,仆人围绕坐着休息。 3. 故山三百里,归路正羊肠 - 表达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恋,以及归途艰难曲折的形容。"故山"指的是诗人的家乡。 4. 密树标茆店,荒池界竹墙 - 描绘了旅店周围的景象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这首诗的景物描写特点,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古邑苍江曲,鳞鳞华屋横”,写芜湖县的景色。“古邑苍江曲”写出了芜湖县地势的特点,“鳞鳞”形容房屋密集,“横”字写出了房屋的建筑特点。这两句诗是写景。 “酒楼歌妓集,渔市贩夫行”,写渔民和商贾的活动。诗人通过描写酒楼、渔船和渔夫、小贩以及他们的身影来表现芜湖县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这两句诗也是写景。 “野阔云无势,江流月有声”
百事谋何拙,一闲梦亦清。 译文:百事谋划都感到笨拙,闲暇之时却能安然入睡。 注释:百,泛指众多事情;拙,不聪明,笨拙;一闲,即空闲;梦,睡眠。这里表示虽然在繁忙之中仍感到自己不聪明。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诗人感叹自己在面对众多事务时感到自己的智慧不足,但当一切忙碌平息下来,自己却能在梦中获得片刻的安宁。这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 定交毛颖子,结怨孔方兄。 译文
注释: 1.水西:地名,今安徽省泾县。 2.先伯祖:指曾祖父的哥哥或弟弟,也就是祖父的父亲。 3.簿领:官名,掌管文书和簿册。 4.耆儒:年高有才学的儒者。 5.无事:没有事务。 6.乘闲:有空的时候。 7.清波:清澈的水波。 8.明白鹭:白鹭在清澈的水中清晰可见。 9.绿树带黄鹂:绿色的树林里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 10.酤酒:购买酒。 11.石上题:在石头上写下诗词。 12.邑中:县城里。
【注释】 嘉禾:地名,在今浙江嘉兴。沈园:即沈氏花园。 何其异:多么奇异。 虚岩人力成:空灵的岩石是人经过努力才形成的。 清池:指池塘。 沉:映入水中。 高树:指高耸入云的大树。 落蝉声:树叶被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声音。 花日:开花的日子。 楼台丽:楼上楼下美丽动人。 香风:阵阵花香。 帘幕轻:帘幕轻轻飘动。 【赏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写诗人游嘉禾沈园赏玩所见景物
诗句释义 1 野兴在渔艇:表示诗人对钓鱼的浓厚兴趣。"野兴"指的是一种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兴趣或爱好,而"渔艇"则是垂钓的地方,通常与自然景致相结合。 2. 风潮不惮劳: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苦的态度。"风潮"指的是海上的波涛,"不惮劳"则是指不怕劳累。这两句诗描绘了渔民不畏艰难,常年在海上劳作的场景。 3. 苔生肥石骨:描述了苔藓生长在岩石上的情景
重阳客中:重阳节时,客居他乡。 愁里重阳近:在重阳节的忧愁之中度过。 他乡酒易酤:在他乡容易买酒。 秋风诗鬓短:秋风使鬓发变短。 寒夜客灯孤:寒夜,客人的灯光孤单。 笋笠月穿破:竹制的斗笠在月光下被穿透。 荷衣霜打枯:荷叶被霜打得枯萎。 有怀吟未就:心中有所感而未能成诗。 端不为催租:主要不是为了催促租税。 译文: 在重阳佳节,我身处异乡,独自饮酒解愁。秋风萧瑟,使我鬓发迅速变白。夜晚
【注释】 《感兴》:感兴,即感怀、感慨之意。 “闭门”二句:意谓闭门独处以逃避世俗,携酒过禅关(寺院的山门)。 “灶古”二句:《太平广记》卷四六一引《仙传拾遗》云:“张道陵居西山,弟子五六十人,皆黄发皓齿,时人谓之‘白石先生’。”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秋僧”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