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
雪窦千丈岩观瀑布 领略大自然壮美奇观 1. 诗人介绍 - 释敬安生平 - 释敬安作品特点 2. 诗词原文 - “瀑布长千丈” - “迢遥持碧天” - “何当剪一片,缝作衲衣穿” 3. 诗词注释 - “瀑”解释 - “迢”解释 - “持”解释 - “衲”字解析 4. 诗词翻译 - 瀑布高度 - 远望景色 - 近看细节 5. 赏析与评价 - 诗中意境描绘 - 对自然美景赞美 - 文化与教育意义 6.
``` 答吴燮堂 我与青山有宿缘,住山不要买山钱。 山中岁月如流水,才看梅花有一年。 注释:我与青山有着深厚的缘分,住在山里就不需要花钱买房子。在山里的每一天都像流水一样过去,只有到了春天,才能看到梅花开放,这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赏析:这首诗是清末民国初诗人释敬安的作品。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注释】 1. 正月二十五日:指农历正月二十五日。 2. 竹院:竹林中的小房子,这里指白云寺的竹房。 3. 澹(dan)生香:淡雅而幽远地飘散出阵阵梅花香味。澹:淡雅。 4. 孤塔:指寺院中的一座孤立的塔。 5. 离奇:形容奇特、不凡。 6. 瓦上松枝挂夕阳:瓦片上挂着夕阳的余晖,好像是松树枝条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庙景色的小诗。首句“暮逐闲云入竹房”,写诗人傍晚时分
【注释】 一枕烟霞:形容睡梦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十分安逸。赊:迟慢、迟缓。不知:不知道。数声啼鸟:几只鸟儿在窗外叫唤的声音。幽窗:指深闭的窗户。惊起:惊动、惊醒。山僧:寺庙中的和尚。扫花:扫地时将落花扫入竹筒中。 译文 我一觉醒来只觉得身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好像还沉浸在美梦之中,不知不觉春光已从野人家溜走。 窗外几声啼鸟,把我从梦境中唤醒;山中的僧人被惊醒后,开始打扫庭院,扫掉地上的落花。
【注释】 山中:山里。绝粮:断炊。拾些橼粒点饥肠:捡拾一些橘子皮填饱肚子。可怜:可惜。清味:清淡的香味。分与:分给。牧童樵客:放牧的人,砍柴的人。尝:品尝、食用。 【赏析】 《山居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此诗写山中无米,只能吃野果充饥的情景。全诗写得平白如话,朴素无华,却能让人感到生活的艰辛以及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里已经十天没有做饭了,只有吃野果来充饱肚子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几树梅花遮矮屋,四围山色入空亭”的意思是几棵树上的梅花遮住了矮小的屋子,四周的山色进入了空荡的小亭子里。“深春有客乘舟至,冲破平湖一线青”的意思是到了深春时节,有客人乘坐小船到达,冲开了平静如画的湖水,一片青翠。从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 【答案】 译文:几棵树上梅花遮矮屋,四围山色入空亭。 赏析:
注释: 莺啼花落,故园的春天又来临了。但一样的风光,却只能让我独自神伤。许多老友都离我而去,回来后感觉如同一个异乡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重游故乡时的感怀之作。首句写景,次句抒情;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发了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野径斜云上绿苔”,野径、斜云、绿苔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画面;野径是通往屈子祠的路,路旁有一片绿苔,表明屈原已经逝世很久了。“经过此地不胜哀”一句,表达了诗人路过屈子祠时内心难以抑制的悲伤之情。 “千年感慨遗湘水,万古离骚识楚才”两句,写对屈原的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瓶”是盛水器;“钵”是僧人用来盛饭的器皿。“瓶一钵”即“一瓶一钵”,形容行旅之苦。诗人以“暮山”“孤身入薜萝”描绘出一幅清冷幽静、凄寂苍凉的画面。“觉路未开归路近”的意思是说,虽然眼前道路还未完全开通,但归途已经很近了
注释: 明月清风一杖担,现成公案不须参。 目前万法惟心法,何用逢人觅指南。 明月清风是自然景象,一杖担起的则是修行者的心。 眼前的万事万物都是内心世界的映射,不必再寻求外在的指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宗的思想,即万物皆在心中,无需向外求索。诗人通过描绘明月清风的景象,引出了“一杖担”的主题,象征着修行者的心。这里的“一杖担”并非实指,而是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