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敬安
疾风扬波涛,起灭无端倪。 疾风扬起波涛,起起落落没有迹象。 波波相续流,宁复住斯须。 一波接着一波流淌,又怎能停留片刻? 嗟余久沉沦,泊然无止依。 唉我长久沉沦,漂泊无依无所依靠。 真源失湛寂,谁能鉴渊微。 真性丢失了湛静的寂静,有谁可以明见深渊细微
【注释】 修罗:佛教语,梵语Sravanasūtra的音译。指能作大力之鬼神。障日:遮蔽日光。昼重昏:太阳被遮住而天色变暗。谁补河山破碎痕:指谁能填补国家被破坏后的伤痕。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独自登上高楼远望,不禁泪水盈眶,只能以眼泪来表达对中原的眷恋之情。 【赏析】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当时安史之乱正在酝酿之中
长啸返林壑,息心了无求。 盈虚有真宰,得失忘喜忧。 怀此得真趣,因之绝世游。 烟霞最深处,麋鹿皆吾俦。 注释: 偶作(lǒu zuò):随意写下的作品。 长啸(cháng hào):大声地呼啸。 返(fǎn)林壑(hè):回归山林和山谷之间。 息心(xī xīn):使心灵平静下来。 真宰(zhēn zǎi):真正的主宰,这里指自然界的规律或造化。 得失(de zhé):取得与失去。 喜忧(xǐ
【注释】 日暮:太阳落山。烟钟:指远处传来的寺庙里的僧人敲木鱼的钟声。归路:回家的路。西风:指秋风。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山色苍青而冷峻。马蹄踏人影:指在夕阳下,马影和行人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赏析】 首句“日暮烟钟鸣”中的“日暮”是时间,表示傍晚;“烟钟”是景物,指寺庙里传出的钟声;“鸣”字表明钟声响亮,传得很远。这一句描写了一幅傍晚时分,寺庙里钟声响彻山谷,诗人正在行走中听到钟声的情景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其二》赏析 在浩渺的海洋中,波澜横流。沧海横流象征着世事变迁,而精卫填海则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两者结合,表达了一种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持信念、追求正义的信念。“衔石难填”中的“衔石”比喻了努力的艰辛,而“难以填平”则形象地描绘了困难重重的现状。“精卫愁”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个体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切。 诗句后半部
诗句原文 漫效先贤歌采薇,风云变幻古今违。夷齐若使生斯世,何处西山叩马归。 译文 我效仿古人歌唱《采薇》来表达心中的忧虑,但风云变幻,古今之事已大相径庭。如果夷齐这样的志士生在当今之世,他们又会如何呢?他们是否还会像在山巅一样,骑马归来? 注释 1. 《采薇》:古代诗歌名,此处借指感慨时事的典故。《采薇》是一首描写古代贤人采薇(一种野生蔬菜)以食,并以此比喻隐逸生活
这首诗是赞美在牛庄守卫与日军作殊死搏斗的左宗棠旧部将军们的壮举。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折足将军勇且豪,牛庄一战阵云高。 - 折足将军: 这里指的是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号麓云),他在收复新疆时曾被称为“折足将军”,因为当时他受伤,行走不便。但即便如此,他的英勇仍然令人钦佩。 - 勇且豪: 表示将军既勇敢又豪迈,不畏艰难。 - 牛庄一战: 牛庄之战是指1878年发生的一场战役
【注释】: 鲸吞蚕蚀:比喻剥削者残酷地剥削、掠夺。 纷争:争斗,斗争。 馀生:余下的生命。 石烂海枯:形容时间长久。 天成佛:指佛教的出家人。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诗人以鲸吞蚕蚀来形容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艰难。他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并认为在石烂海枯时才能实现这一理想。最后两句则是对出家人的祝愿。全诗情感丰富,充满希望和憧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
危楼百尺临江渚,多少游人去不回。今日扁舟谁更上,洞庭波送一僧来。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岳阳楼不仅是观赏洞庭湖美景的绝佳地点,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历史上许多名人如杜甫、范仲淹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与诗篇。 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观看日出日落的绝佳之地。当晨光初照
诗句释义 1 唱罢骊歌思悄然 - 骊歌,指在骊山的送别歌曲。"思悄然"表示内心的思绪随着歌声而慢慢升起,但很快又归于宁静。 2. 山含落日水含烟 - "山含"形容山脉被夕阳余晖所染色,颜色深沉;"水含烟"则描绘水面上漂浮的雾气,给人以朦胧美。 3. 却愁今夜江头月 - 这里的"却愁"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夜晚的担忧或忧虑。"江头月"指的是江边明亮的月光,常用于表达离别的情境。 4. 独照离人上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