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扬波涛,起灭无端倪。
波波相续流,宁复住斯须。
嗟余久沉沦,泊然无止依。
真源失湛寂,谁能鉴渊微。
疾风扬波涛,起灭无端倪。
疾风扬起波涛,起起落落没有迹象。
波波相续流,宁复住斯须。
一波接着一波流淌,又怎能停留片刻?
嗟余久沉沦,泊然无止依。
唉我长久沉沦,漂泊无依无所依靠。
真源失湛寂,谁能鉴渊微。
真性丢失了湛静的寂静,有谁可以明见深渊细微?
疾风扬波涛,起灭无端倪。
波波相续流,宁复住斯须。
嗟余久沉沦,泊然无止依。
真源失湛寂,谁能鉴渊微。
疾风扬波涛,起灭无端倪。
疾风扬起波涛,起起落落没有迹象。
波波相续流,宁复住斯须。
一波接着一波流淌,又怎能停留片刻?
嗟余久沉沦,泊然无止依。
唉我长久沉沦,漂泊无依无所依靠。
真源失湛寂,谁能鉴渊微。
真性丢失了湛静的寂静,有谁可以明见深渊细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漱石和尚》。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首 - 诗句:头白卧青岑。 - 译文:岁月不饶人,我已白发苍苍,静静地躺在青翠的山岭之上。 - 注释:头白,头发变白,表示年纪已老。青岑,青葱的山峰。 第2首 - 诗句:借问看云意,能无出岫心。 - 译文:请问你观云的心情,能否有像云一样自由飘荡的心境? - 注释:出岫,指从山峰上飘浮而下。 第3首 -
谒黄庭观 偶乘独往意,来谒魏元君。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 灵芝含秀色,仙石绣苔纹。坐久诸缘息,晴空生片云。 译文注释 偶乘独往意,来谒魏元君。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 偶:偶然,无故。独往意:独自前行之意。谒:拜见,拜访。魏元君:即魏夫人,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女仙之一。她曾居华山之阳金台观,后隐居于华阴县的黄庭观,是著名的道姑。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谷:山谷。黯:阴暗,这里指山谷幽深。松杉合
注释: 1. 梦登岳阳楼观湖中大雨作:梦中登上岳阳楼观看湖中的大雨。 2. 天地忽异色,元阴合一湖:天地之间突然变色,原本的阴气与湖水融为一体。 3. 迅雷翻地轴,高浪蹴天衢:雷声如迅雷般翻滚着地面,巨浪像踩踏着天上的道路。 4. 风雨作远止,鱼龙喘未苏:大雨滂沱到远处就停止了,鱼和龙都喘不过气来。 5. 但令膏泽遍,何敢怨泥涂:只要让大地得到滋润,我怎敢抱怨泥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句释义 1 万树丹枫色,亭亭映夕阳。 描述的是秋天时,枫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与落日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亭亭”形容树叶随风摇曳的样子,而“丹枫”指深红的枫叶。 2. 远山晴更翠,寒菊晚犹芳。 描绘了山峦在晴朗天气下显得更加翠绿,而傍晚时分仍然散发着芬芳。这里的“晴更翠”说明天气晴朗使得远处的山更加青翠,“寒菊晚犹芳”则表达了即便在寒冷的秋日,菊花依旧保持着它的芬芳。 3.
【注释】 宴坐有得:即“坐禅有悟”。 兰若凝禅寂:兰若,佛寺;凝,静寂。 柴门镇日关:柴门,柴草编的门户,简陋简陋。镇日,整天,整日。 定中惟见水:定,指心斋、止观等修持方法。 身外忽忘山:身外无物,忘却尘世名利。 神理虽自悟:神理,佛家用语,指佛性或道理。 太虚宁可颜:太虚,宇宙万物的总称,佛教认为一切法皆空,故称太虚。宁,宁静。颜,容颜。 了然清净义:了然,明白,了解。 不在语言间:语言
《雷池晚眺》 层峦忽已暝,稚子语烟深。 欲问入山路,惟闻流水音。 闲云不出岫,倦鸟自投林。 万古雷池月,泠然鉴我心。 译文: 层峦叠嶂突然被暮色笼罩,孩童的话语在烟雾中飘渺不定。 想询问通往山顶的路,只能听到那潺潺的流水声。 闲适的白云没有飞出山峦之外,疲倦的鸟儿自动地飞回树林。 千年的雷池明月,清澈如镜照映着我的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雷池晚眺的景象,以及他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题王专农观察台警夜渡图二首 其二》 小丑宁难灭,王师岂在多。 初传横海捷,仍许郅支和。 太息援边诏,空挥返日戈。 披图话陈迹,凄恻汉山河。 我们将逐句进行解读: 1. 小丑宁难灭 - 小丑:古代指小国的使者或小丑般的人物。此处指敌人。 - 宁难灭:宁可难以消灭也不愿意轻易被击败。表达了坚决抵抗的决心。 2. 王师岂在多 - 王师:这里指的是正义的军队。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全诗内容。 首联:边将白首仍谈兵,深恩大义任生死。 注释:边将,边疆的将领,这里指身居边陲、执掌军权的将领。谈兵,谈论军事,比喻研究战略或战术。深恩,深情厚意。任死生,任凭生死。 颔联:翻飞的战旗卷起了漫天大雪,归来的战马怯于空荡荡的城池。 注释:翻飞的战旗,形容战争的紧张激烈。卷起,扬起。漫天大雪,形容战事的惨烈。 颈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注意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本诗前两句写诗人的身世和年华.后两句写他无心做官、归隐山林的生活. 【答案】 译文:我身如浮萍漂泊不定,头发已斑白. 乱云密布树荫,秋雨使闲居无事的人更添几分愁思. 爱是妨道之物、无心却欲买山,只担心孤苦无依的影子在人间乞讨. 赏析
注释: 满眼风尘色,怜君独此过:满眼都是尘土飞扬的景象,我怜悯你独自经过这里。 浮生同旅泊,失路未蹉跎:在浮沉的人生中,我们像过客一样寄居在这里,如果迷失了道路也不会虚度光阴。 谁道朱门贵,其如白发何:谁说富贵之家才是真正的尊贵,但又有谁能抵挡住岁月留下的痕迹? 幽栖吾所愿,还与觅烟萝:我希望找一个幽静的地方隐居,就像寻找那片青翠的烟雾缭绕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我本自在仙,一念落人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从超凡入圣的状态突然堕入凡间,感到一种无法适应或迷失。"自在仙"指的是仙人自由自在的状态;"一念落人间"则是指因为一个念头,从神仙的高处跌落到凡人的世界。 2. 人羊既更易,识性亦推迁: "人羊"通常被用来象征人类和动物,在这里可能指代人类。"识性亦推迁"说明随着时间的改变,人的本性或本质也可能发生变化。 3. 舍身复受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怀诗十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昔余慕灵异,南游经九疑(我从前就向往奇异的事物,于是向南游览,经过了九疑山)。 复泛蓬山舟,远游浮丘期(再次乘坐飘荡在水上的船,远行到浮丘山)。 隆冬草木茂,朱华何葳蕤(隆冬时节,草木茂盛,红色花朵多么鲜艳)。 湘灵拊瑶瑟,海若扬桂旗(湘灵弹奏着瑶瑟,海神扬起了桂花旗)。 仙人隔烟语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和感悟。以下是对每一联的详细注释: 1. 论道 石烂松枯懒问年,龙眠虎卧各安然。 固知静者心多妙,莫怪山僧语太颠。 大地平沈犹是妄,虚空粉碎未为禅。 欲参最上真乘法,百尺竿头进步前。 注释:讨论道理时,不必追问时间长短。龙睡虎卧都是安闲自在的状态。既然深知内心的平静是多么奇妙,那么也不必感到奇怪,因为山中的僧人说话可能过于荒唐
诗句释义与译文 步出城西门,高坟何累累。 译文:走出城市的西门,看到那些高高的坟墓多么的重叠。 年深坟土裂,白骨委蒿莱。 译文:岁月悠长,坟墓的土地开始裂开,白骨被草覆盖在野地里。 坟傍哭者谁,云是白骨儿。 译文:旁边有谁正在哭泣,他们称这些白骨为“白骨儿”。 生既为死泣,死亦待生悲。 赏析:这里表达了生与死的相互依赖和悲哀,生死之间没有真正的界限,只有情感上的联系。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弱龄逢丧乱,田园逐萧条。 - “弱龄”指年少之时,“丧乱”即战乱或灾难,“田园”指的是家乡的农田和庄园。此句表达作者在年幼时就遭遇战争,家园荒废、生活艰难。 2. 坐为衣食故,豪门屈见招。 - “坐为”意即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或无奈)留在某地,“衣食故”指的是生计所需。这里描述了因战乱而不得不留下,为了生计而屈服于豪门的困境。 3. 顾无五斗禄,宁折壮士腰。 -
【注释】 展:祭扫。茔:墓地。栖:宿留。桑树:指坟前植的桑树。齐:相同。汝:你。父:父亲,指你的爸爸。此:指坟墓前的桑树。下田:田地。兹意:这心意。语:诉说。不能语:无法诉说。涕下如流泉:泪水象泉水似的往下直落。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去岁(公元758)曾为亡妻修治坟墓,今又来此凭吊。他看到路旁坟上的桑树依旧,不禁想起妻子生前常在树下乘凉,如今坟上桑树依然郁郁葱葱,而妻子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