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展先茔,路栖桑树边。
村老向我言,此桑齐汝年。
汝父昔在时,耕此桑下田。
人牛今无迹,兹意复谁怜。
感此不能语,涕下如流泉。
【注释】
展:祭扫。茔:墓地。栖:宿留。桑树:指坟前植的桑树。齐:相同。汝:你。父:父亲,指你的爸爸。此:指坟墓前的桑树。下田:田地。兹意:这心意。语:诉说。不能语:无法诉说。涕下如流泉:泪水象泉水似的往下直落。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去岁(公元758)曾为亡妻修治坟墓,今又来此凭吊。他看到路旁坟上的桑树依旧,不禁想起妻子生前常在树下乘凉,如今坟上桑树依然郁郁葱葱,而妻子已不在人世。他想到妻子与自己生时同耕桑田,死后又葬于桑树之侧,因此感慨万分。但因悲伤过度,无法言表,只能泪流如泉。全诗感情真挚,哀伤悲恻,读来令人凄然。
这首诗是作者为亡妻所写,通过桑树、坟墓和坟头桑树等意象,展现了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句点明去年祭扫过坟墓,次句回忆妻子生前经常在此树下乘凉的情景,表达怀念之情;三、四句回忆夫妻二人共同劳作的情景,表达夫妻情深;五、六句表达失去妻子的痛苦与无奈;最后一句表达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悲痛之情,泪水如同泉水般倾泻而下。整体来看,此诗情感深沉真挚,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悲伤。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悼念亡妻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与妻子共度的时光,还通过桑树这一象征物,将夫妻之间的恩爱与共同劳作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此外,诗中还运用了“泪下如流泉”这样的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悲痛之情。这种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而感人,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思。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通过简单的叙述和描写,却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种朴素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真实、自然而富有韵味。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也非常到位,既体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