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障日昼重昏,谁补河山破碎痕。
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
【注释】
修罗:佛教语,梵语Sravanasūtra的音译。指能作大力之鬼神。障日:遮蔽日光。昼重昏:太阳被遮住而天色变暗。谁补河山破碎痕:指谁能填补国家被破坏后的伤痕。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独自登上高楼远望,不禁泪水盈眶,只能以眼泪来表达对中原的眷恋之情。
【赏析】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当时安史之乱正在酝酿之中,杜甫由华州司功参军任所赴长安,途经洛阳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修罗障日昼重昏,谁补河山破碎痕?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首二句写景。“修罗障日”用佛教语,谓有如魔王挡住了阳光,造成昼夜不分。这是暗示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谁补河山破碎痕?”这是直抒胸臆,抒发对国事的忧虑。这两句诗把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和盘托出。“独上高楼一回首”,点明题意,表明诗人在登楼远望的时候,想到自己身在战乱中,心系中原,不忍看到中原大地被战争蹂躏。
后四句“忍将泪眼看中原,故国犹存人不还。水长东注无休歇,年深草木化为灰。”则是进一步抒发对中原沦陷的痛心。“忍将泪眼看中原,故国犹存人不还。”意思是:我不忍心看中原大地受到战乱的破坏,但我的故国已经沦亡,百姓不能回来。“水长东注无休歇,年深草木化为灰。”意思是:河水向东流淌不息,岁月流逝,草木化为灰烬。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国运日衰、山河破碎的悲愤心情。整篇诗情感激越,沉郁哀伤,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此时安史之乱已进入高潮。由于唐玄宗对战事的妥协,使叛军更加肆无忌惮地四处烧杀掳掠;同时,唐朝政府又不断向叛军提供财物,使得战火愈演愈烈。因此,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十分忧虑。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