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哀猿不可听,声声欲唤国魂醒。
莫叫遗恨空山里,谁认啼鹃望帝灵。

诗句原文:

落月哀猿不可听,声声欲唤国魂醒。

莫叫遗恨空山里,谁认啼鹃望帝灵。

译文解释:
月光下哀嚎的猿猴声音令人难以忍受,每一次叫声都在试图唤醒沉睡的国民灵魂。
请不要让这些遗憾在深山中默默消逝,又有谁能识别那些如同杜鹃般悲戚的啼哭声,去追寻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的灵魂呢?

关键词注解:

  1. 落月哀猿不可听:形容夜晚月光下的猿猴叫声,凄凉而引人深思。
  2. 国魂:指国家的精神和民族的精神。
  3. 遗恨:未完成的事业或未尽的心愿。
  4. 空山里:指的是深山之中,通常象征着与世隔绝、无人知晓的地方。
  5. 啼鹃(chuíjuān):古代传说中蜀国的杜鹃鸟,其啼叫被认为是悲伤和思念的象征。
  6. 望帝:指古蜀王杜宇,相传他禅位后成为望帝,对国家怀有深厚的情感。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月夜中哀嚎的猿猴声来唤起人们对亡国之痛的共鸣。诗人用“落月哀猿不可听”开篇,便奠定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那一声声哀嚎带来的震撼。接着,“国魂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期盼。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有力,通过自然景象与动物的声音相结合,传达了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感情融入国家大义之中,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英雄的缅怀。

诗中的“莫叫遗恨空山里”,也暗示了历史的教训不应仅被遗忘,而是应该被铭记,以警示后人。最后,“谁认啼鹃望帝灵”则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记忆,希望他们的精神能够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这首长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表达。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让人思考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