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苞
【诗句解读】 发:出发,动身。化林坪:地名,今属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沪定桥:位于泸定县境内,是红军长征途中过天险、强渡大渡河的一座铁索桥。 林深反无鸟,山晓犹烟雾:树林深处连鸟儿都不见,清晨雾气缭绕山峦间。 欲早起却迟,竟为幽谷误:想要早起却被云雾耽误了,竟然被这幽静的山谷所迷惑。 遵隈径诘曲,傍崖心恐怖:沿着曲折的山路前行,心中不禁生出恐惧。 涧水分顺逆,我行异沿溯:溪水流向有顺流和逆流之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分析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解释,最后对诗句的赏析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 此诗前四句写景。诗人由天西向折多山进发,沿途所见,太白山势高峻,青翠一片。山腰冲烟断处,是鞍马行进之处。历坂九折后,揽辔而叹,这是在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五至八句写景中寓情。“大荒飞鸟外,兹岭复天半”两句以大荒飞鸟比喻折多山高耸入云
这首诗的原文是: 再宿中渡,松光照四壁,山昏未及酉。 客闷无可遣,吟余茶代酒。 野店寂无人,散步道左右。 峡中天不大,尚得见北斗。 万籁都不闻,只闻寒溪吼。 长途借马骑,明日能行否。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再宿中渡":再次过中渡(地名)住宿。 2. "松光照四壁":四周被松树的光线照亮。 3. "山昏未及酉":天色已经黄昏,但尚未到酉时(古代时间计量单位,下午五点至七点)。 4.
【解析】 “自麻盖中过雪山至西俄洛”:从麻盖山中穿过,来到雪山下的西俄洛。 译文:昨日在云林中穿行,今朝又越过了雪山;咫尺间风土迥异,苍茫之中宇宙宽阔无边。火龙(指火山)不出现的地方,夏日也生寒气。冻泉依石而泻下,清冰如镜映照。松杉惧怕生长在高岭,躲避风雪藏于山湾。于是重叠的山峰,头秃而孤立。饥饿的马恨草短,仆人苦衣单。悲歌猛虎行,惆怅行路难。 赏析
注释 1. 郭外草堂寺:指诗人在城外的草堂寺。 2. 旁留工部祠: 旁边保留着杜甫的祠堂。 3. 老曾怜鬓发: 诗人感叹年岁增长,白发渐生。 4. 愁尚现须眉:忧虑和忧愁仍然显露在面部的皱纹之中。 5. 幕府秋风客:形容自己作为幕府中秋天的客人。 6. 江村春日诗:在春天的江村写诗作赋。 7. 溪花相信久:比喻对朋友的信任和友情长久不衰。 8. 吏隐实兼之:实际是官与隐士的双重生活。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探访杜甫的少陵祠时所作。下面是对每一联的逐句释义: 翠竹斜笼径,幽花浅映池。 注释: 翠竹覆盖着小路,形成一条弯曲的小径;池塘边上开满了幽静的花朵,映衬出一片宁静的景象。 赏析: 第一联描绘了少陵祠周围的自然环境,翠竹环绕小径,池塘边盛开着幽美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交游鸥鸟在,心事子规知。 注释: 在池塘边上飞翔的鸥鸟,似乎在与我交流
宿卧龙石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时为蜀汉丞相。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赴成都途中,途经卧龙石。卧龙石是一处风景名胜,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在此处与诸葛亮会遇,并结为君臣。作者以“卧龙”指代诸葛亮,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译文: 蛮民不挖井,就住在水浒边搭建的茅庐里。 有过往的客人停下马车,他也会热情招待做东道主。 初夏天气长,太阳已升至正午时。 雷声轰轰响,乌云遮住了房屋。
注释: 1. 重掩象肺腑,幽深寓耳目。 - 比喻水客馆的幽静与深远,象人的肺部和耳朵,可以容纳很多声音和景象。 2. 峰疑日月避,山将天地束。 - 形容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能遮住太阳和月亮,把天和地都包裹起来。 3. 飞瀑频湿衣,悬厓欲压屋。 - 瀑布从高处直泻下来,常常溅湿行人的衣服,甚至有些地方的悬崖就像要压在屋上一样。 4. 对面岭云白,随意阶草绿。 - 当面对山岭时
昨日穿云林,今朝过雪山。 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 火龙不到处,夏日亦生寒。 冻泉依石泻,清冰作镜看。 松杉畏生岭,避风藏山湾。 遂令重叠嶂,头秃空巑岏。 饥马恨草短,仆夫苦衣单。 悲歌猛虎行,惆怅行路难
松光照四壁,山昏未及酉。 客闷无可遣,吟余茶代酒。 野店寂无人,散步道左右。 峡中天不大,尚得见北斗。 万籁都不闻,只闻寒溪吼。 长途借马骑,明日能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