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履恒
霜落秋城木叶丹,客星祠畔肃衣冠。 故人无意骄同卧,天子何能屈一官。 严濑江山空浩渺,原陵松柏自高寒。 东都多少知名士,不及冥鸿一羽翰。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霜落秋城木叶丹,客星祠畔肃衣冠。 - 解释: 随着霜降,秋天的森林呈现出鲜明的红色,而客星祠旁,人们整齐地穿着传统服装,显得庄重。 - 背景说明: 此句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霜降使树木的叶子变得红润,增添了季节的特色。同时
【注释】 龙泉寺:在江西吉安府永新县。西上观源:即指从龙泉寺向西去观源的山路。所自出:指由龙泉寺通往观源的道路。遂:于是(就)。穷:尽。飞雨吹绝壁,炎气为清和:细如飘絮的雨丝吹打着陡峭的石壁,炎热的暑气顿时变得清凉而和谐。飞雨:飞洒的雨。炎气:炽热的气息。绝壁:陡峭的山崖。吹:吹拂。 泉源:泉水发源的地方。木杪:树梢。空响:回荡的声音。弱葛:柔韧的葛藤。扪:攀援。缘险:沿着险峻之处。扪弱葛
野望 子真谷口云初霁,白起城边雨乍收。 万里涛声来汉水,一天霜叶下梁州。 他乡风俗重阳晚,故国音书旅雁秋。 人事寂寥裘敝尽,寒砧莫遣近高楼。 注释: 1. 子真谷口:指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曾隐居于此。云初霁:云层开始散去。2. 白起城边:白起是秦国的名将,此处代指秦国的边关。雨乍收:雨水开始停歇。3. 汉水:长江支流,流经陕西汉中地区。4. 梁州:《汉书·地理志》载:“蜀郡有南郑县”
诗中“嘉陵江水向西流”,描绘了嘉陵江的流向,水流从东向西,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大散关南天正秋”则是在写秋季时节,大散关以南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秋天的天空常常给人一种宽广而深远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述了景色,更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一夜猿啼枫叶落”,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夜晚,那一声声猿啼穿透了寂静的夜晚,带来了落叶的声音。枫叶的落下象征着生命的终结或是季节的转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基本意思;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青山顶上一孤丘,俯视陶唐十二州”,意思是青山之巅有一孤丘,俯瞰陶唐十二州。青山之巅有孤丘,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孤丘之上俯视陶唐十二州,表达了作者对陶唐的怀念之情。 “偶使人间知姓字,遂教颍水涴清流”,意思是偶然让人间知道姓名,便使颍水污染了清澈的流水
【注释】 1. 潼关:即潼关,在今陕西渭南县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南。 2. 汉京:指长安,汉代京都。形胜:形势险要。枕:依傍,靠近。雄关:雄伟的关隘。 3. 指顾山川一掌间:形容地势险要,关山在一挥之间。指顾:指点、回顾。掌间:比喻极短的距离。 4. 地险半开函谷月:指潼关地势险要,如同半开着的函谷关,月光从关中照进来。 5. 天青惟见首阳山:指天空清澈明朗,只有首阳山出现在视野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从炼字、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概括。“禹门山色碧千寻”,意思是说禹门口的山色碧绿,高入云端有一千寻(一寻为八尺)。“万古长祠夏德深”
蓟门杂咏 第一首,写春天将尽时,春色已去,杨柳无力,人归故乡。 第二首,写在丛台驿站,看到凋零的花落;在洺水关卡,看到归来的人流。第三首,写富贵荣华如白璧易输,人生如老朽之颜,不如隐居山中。第四首,以卓荦不群自许的志士,终成千载伟业。 邯郸:指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春欲尽:春末时节,万物凋敝。杨柳不堪攀:杨柳树已经枯槁,无法攀登。杨柳是诗人的家乡,这里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花落丛台驿
诗句如下: 景物川原里, 间关岁月中。 官榆丛自碧,山杏远能红。 沙壅桓侯垒,云封尧母宫。 不逢燕赵士,歌哭为谁雄。 译文: 在川原之间,岁月匆匆流转。 榆树丛绿如翠,山杏花红艳欲滴。 堆积如山的沙土掩盖了桓侯堡垒,云雾缭绕的山顶被封存了尧母宫。 可惜我未遇良才,只能悲歌与哭泣。 赏析: 吕履恒的《蓟门杂咏》是一首描写蓟门风光和历史的古诗。全诗分为四个部分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言志的抒情诗。诗人在洪州,有感而发,写了这首七绝。首句“簿领汾州去”,是说诗人刚从汾州调任回来;次句“长怀鄂渚遥”,是说诗人对鄂州的山水风光无限怀念;三句“塞鸿淹次第”,是说塞外的鸿雁,依次飞临;四句“檐鹊望昏朝”,是说檐上的喜鹊,盼望天明。最后两句“纯吏家难称,顽民势易骄”,是说当官的人很难做,百姓容易骄傲自大。五、六句“何须悲雨雪,见晛自当消”是说不必为下雪下雨而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