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春欲尽,杨柳不堪攀。
花落丛台驿,人归洺水关。
存亡输白璧,厮养弃朱颜。
卓荦观千载,生涯有故山。
蓟门杂咏
第一首,写春天将尽时,春色已去,杨柳无力,人归故乡。 第二首,写在丛台驿站,看到凋零的花落;在洺水关卡,看到归来的人流。第三首,写富贵荣华如白璧易输,人生如老朽之颜,不如隐居山中。第四首,以卓荦不群自许的志士,终成千载伟业。
邯郸:指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春欲尽:春末时节,万物凋敝。杨柳不堪攀:杨柳树已经枯槁,无法攀登。杨柳是诗人的家乡,这里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花落丛台驿,人归洺水关:诗人离开邯郸后,来到丛台驿和洺水关。丛台驿、洺水关都是古代的地名。丛台驿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洺水关在今河南省武安县北,两地相距不远,但景色迥异。诗人在这里看到凋零的花落,感受到离别的伤感。同时,诗人也看到了归乡的人潮涌动,感受到了故国的气氛。诗人用“花落”和“人归”来描绘这一景象,既富有画面感,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存亡输白璧,厮养弃朱颜: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同白璧般珍贵,却被世人抛弃;自己的容颜如同朱颜般美丽,却只能沦为厮养之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的生命就像一颗明珠一样,应该被珍惜和保护;而自己却成为了世俗眼中的废物,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痛心和无奈。
卓荦观千载,生涯有故山:诗人以卓荦自许,认为自己像千年古木那样高大挺拔,有着不凡的志向和抱负。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像故山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里的“卓荦”指的是高峻挺拔的样子;“生涯”则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或事业;“故山”则是指家乡或者祖籍的地方。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千年古木一样高大挺拔,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再为世俗所困。这种对故土、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百八十个字。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个人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凋零的花叶和归来的人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感叹自己的身世如白璧般珍贵、容颜如朱颜般美丽,抒发了对世事的感叹和内心的矛盾;最后,诗人以卓荦自许和对故山的渴望,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个人事业的执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