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可以从题材、主题、注释、表现手法等方向分析。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江村散步,先写江边村落的景象,后写自己所见所闻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 【答案】 译文:江边的村庄景色已十分幽寂,但茅草还长得很茂盛,无法铲除掉。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远处的沙光,一阵冷风袭来,稍觉寒意袭人。 牧童放牧的地方高低不一,捕鱼的人时而在近处
注释: 张行父大监出镇章贡,我在这里停船来索诗。 颇觉邅回甚,由来去就轻。 坐曹虽冷淡,出位极精明。 我老犹贪禄,君行已问程。 虎头虽好郡,朝路忆峥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张行父大监的邀请后所作。诗人在诗中提到“我老犹贪禄”,可见诗人对官职的执着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仕途的担忧和不安。 首联“颇觉邅回甚,由来去就轻”,直接点明题旨,表达出一种对仕途的迷茫和困惑。诗人在官场中历经磨难
春到湖庄 饱绿匀杨柳,殷红茁海棠。 将春到昌谷,及早下湖庄。 祠事三年乐,边心万里长。 新来和气好,吉报已占祥。 注释: 1. 饱绿匀杨柳,殷红茁海棠:形容春天到来时,柳树的绿叶更加鲜绿,海棠花盛开。 2. 将春到昌谷,及早下湖庄:意味着春天已经来到了昌谷这个地方,应该尽快地来到湖庄。 3. 祠事三年乐:指在祠堂里庆祝三年的节日,充满了欢乐。 4. 边心万里长:形容思念远方的心情,如同万里之遥
奉济驿次杜老送严公韵奉济传芳久,当年折柳情。 来赓工部句,去作锦官行。 诗妙将安仿,吾衰及此荣。 草堂修旧否,得见慰平生。 注释: 奉济传芳久——奉济,地名;传芳,传播芳香。长久以来,奉济的名声就远播各地了。 当年折柳情——当年,过去的时光;折柳,古代风俗,送别时用柳枝象征友谊,折下柳枝赠予友人。这里指送别时的情景。 来赓工部句——工部,杜甫自称。赓(gēng),继续
《总领户部杨公挽诗》是宋代曹彦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杨公的赞美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 华显世儒业,循良今吏师。未应州县薄,能简庙堂知。沃辔歌周雅,含香问汉仪。经纶殊未展,曛景迫崦嵫。} 这首诗是宋代大臣曹彦约所作,以缅怀杨公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华显世儒业”:“华显”意味着辉煌显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表达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所涉及的选项来判别正误即可。 故丞相忠定赵沂公挽章三首 对策飞龙日,宗卿夙所期。 时来人激烈,身定国危疑。 一德三朝老,孤忠百世师。 是非空贝锦,铭篆有钟彝。 【译文】 对策于皇上的时候,是飞龙的年代,你早有这个夙愿。 当国家需要用人的时候,人才竞相涌现,你却很激烈。 当国家需要立国的时候
郭承禧同年解郡赴京 仕途何尝是乐事,迎亲却是荣耀事。 同僚们新近引荐我,弟弟久在家乡任职。 恐怕被朝廷赏识后,无需费力依赖友人。 长沙风月之夜,明月皎洁又清明。 注释: - 郭承禧:人名,此处指诗人自己或其同僚。 - 同年:指同一年中进士或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 解郡赴京:解职离开某地,前往京城。 - 仕路何曾乐:仕途之路并不快乐。 - 迎亲却是荣耀事:迎娶妻子却是一种荣耀
这首诗是南宋赵汝谈所作的《故丞相忠定赵公挽词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盐策宽闽甚:这里的“盐策”指的是宋代政府对盐业的经营策略,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宽闽甚”表明这些措施在福建地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 兵权虑蜀多:这里的“蜀”,指的是四川地区。“兵权”通常指军事权力。“虑蜀多”意味着在四川地区的军事行动或权力斗争较多。 3. 闽民今可矣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故经略华文赵郎中崇宪挽章三首”“对诗句进行解释”“赏析”等,然后逐句翻译、分析,最后点明其艺术特点。 “世路平平好,民庸处处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世上的道路平坦美好,百姓的品德也处处高尚。“世路”,这里指的是仕途之路。“民庸”,指百姓的品行。“处”意为“在”。 “入朝宁却步,及物自忘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郭承禧和我在慈恩寺结识,交新意已亲。 我们曾在游宦处相逢,不比后来人。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 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 赏析: 这首诗是郭承禧在朝廷任职时写给我的。他在诗中写道:“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慈恩寺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这两句诗表达了我们对彼此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我们曾经一起游宦,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