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福
【注释】 湖口:指湖的入海口。 晚来:傍晚以后。 双白鸟:白色的鹭鸶。 篁(huáng):竹林。 寒碧:清冷的碧绿。 征人:远行的人。开荆栅:在篱笆上凿几个孔。 【译文】 谁向风前吹竹箫,箫声呜咽还飘摇?我从南武过湖口,肖我离思为写描。 傍晚湖边行人少,惟有湖边双白鸟。箫声渐远风篁来,篁杂水声鸣未了。 湖边隐者谁家宅,门对澄湖映寒碧。水竹之间客卜居,征人愿此开荆栅。 赏析:
【注释】 1.己巳:作者自注:“己巳,宋宁宗庆元三年。”青溪:指浙江杭州西湖。 2.玉山学舍:《太平御览》引《太白集》:“玉山有学舍,故称之。”诚堂:作者自注:“余友人杨诚斋号诚堂。” 3.群木耸秀:高大的树木挺拔秀丽。 4.窗前古梅弄疏影:窗户前的老梅,枝头的疏影映在窗户上。 5.帘外丛竹生幽凉:门帘外竹子丛生,给人一种清幽凉爽的感觉。 6.编篱:用竹片编制而成的篱笆。几曲:弯曲曲折。
【注释】 ①西楼:在京城,指皇帝的居处。 ②二弟:作者的两位弟弟。 ③方幸:正庆幸。 ④经幄:指军帐,这里比喻皇帝。 ⑤温凊(qìng):暖和而凉爽。 ⑥联床:同睡一张床上。 ⑦论诗:评论诗文。典型:典范。 【译文】 梧叶萧萧响个不停,最难剪烛时与兄弟谈情话深。 追随皇上幸从经幄,享受着冬暖夏凉特别欣喜。 庭院深处滴漏的滴水声还在继续,寒窗下透出的青灯已冷得发青。 一起在床上吟咏春草
【注释】 暮春:春季的傍晚,春天。家严:家尊、父亲的敬称。青浦:今上海市郊。截句:指书信中只截取部分内容,以表达意思。所寓:所寄居之所。凄凉:凄清冷落。 权舆:开始。此:指代自己的家。复何俟:还有什么可等待的。勿亟:不要匆忙。筑宫:修建官署。请杖履:请求赐给手杖和鞋子。 荒祠:破败的祠堂。一椽:一根椽子。避风雨:躲避风雨。居陋:生活简陋。何足病君子:哪能妨碍君子。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
【解析】 本诗以“秋夜”为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同时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月明觉秋冷,人定觉秋清”,第一句写景,描写的是月光下的秋夜,“月明”点明是秋夜,“觉秋冷”说明此时的气温很低,“人定”点明时间,“人定”是深夜时分,“秋清”点出这是初秋时节。 “帘透疏梅影,无花亦有情”。第二句写人的感受,此时虽然看不到月亮,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久雨窗明暗,秋云去复还: - “久雨”指的是连绵不断的春雨。 - “窗明暗”形容窗外景色的变化,既明亮又昏暗。 - “秋云”指秋天的云彩。 - “去复还”意味着天空中云彩的飘动,有时聚集,有时散开。 - 整句表达了作者在雨后初晴时,窗外景色由昏暗到明亮的变化,以及天空中云彩的变幻无常。 2. 风泉堪倚槛: - “风泉”指的是微风吹拂下的泉水声。 -
【注释】 ①溪上:指江边。 ②孤松:一丛独立的松树。 ③涛声来雨后:大浪声来自雨后的江水冲击。 ④远籁(lài赖):指远处传来的风声。籁,风吹竹木发出的声音。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流寓建康期间,是一首咏物小品,描写的是一幅江边秋景图。诗人抓住秋日江上特有景物——松、水和涛声,以简练而传神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首句“一水依秋碧”,写江水之碧。诗人没有直接写秋水,而是写“依”
【注释】 闲坐:指诗人悠闲地坐在院子里。晴光来满院,树影入层墀:阳光照耀着院子,树的阴影投射在台阶上。洗砚磨新墨,拈毫改旧诗:用新磨好的墨和笔,写起旧诗来。一花才隐约,双蝶正差池:一朵花儿刚刚露出头来,一对蝴蝶正在互相追逐。坐到斜阳晚,林梢月上时:一直坐到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月亮已经高高地挂在林梢上了。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闲坐庭前,观赏春花与秋月的意境。
忆昔玉山与诚堂,群木耸秀四季芳。 窗前古梅弄疏影,帘外丛竹生幽凉。 编篱一桁遮几曲,林花草卉纷丹绿。 重慈忽殒北堂萱,惊心岁月风驰促。 羁人转瞬十六年,别归时忆草堂前。 值今五月笋争发,低筱透楹高出檐。 谁期咫尺成今古,远闻芳径为荒圃。 兰陵三载忆初地,枉逢佳节思南武。 水阁黄梅接雨风,潺湲声杂橹声中。 恰才侨寓谋安席,那更移家再挂篷。 我生孩小捐乡宅,早随亲任劳行役。 故园归后仅三秋
尊师传经以造士,不承权舆乃至此。 此邦大夫复何俟,勿亟筑宫请杖履。 荒祠一椽避风雨,居陋何足病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