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臣
【注释】 缥渺:形容烟雾弥漫。 万山寒色大江分:万山的寒冷颜色和长江分开。 横天中断疑为雨,截海东来半是云:从天空中横断下来的疑似下雨,从大海中截取过来一半是云。 老尉亭侵龙女庙,官奴城对鲍郎坟:《太平寰宇记》记载:“在明州鄞县东南五十里。”龙女庙,即今宁波江北岸的灵峰山上的“灵峰寺”。鲍郎,即东汉末年曹操的养子曹彰。《三国志》:“彰字元培,小名阿瞒。建安二十四年,封武兴亭侯。后徙封万岁亭侯
诗句输出:天上琼楼十二阑,莫将容易比人间。 译文:这天上的琼楼有十二层,不要把它轻易地比作人间。 注释:琼楼,指天上的宫殿,也指美丽的女子。 赏析: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天上的琼楼,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他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于人间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随风飘泊转霏微,似雪轻盈妒落晖。 倦蝶欲凭香梦杳,游丝空逐断魂飞。 化萍雨后鱼鳞细,糁径苔前燕嘴肥。 最是伤心三月暮,长途客泪共沾衣。 诗句翻译与注释: - 随风飘泊转霏微:随着风的吹拂,杨花在空中轻盈地飘散。 - 似雪轻盈妒落晖:杨花仿佛雪花一般轻盈,却又嫉妒阳光的照射。 - 倦蝶欲凭香梦杳:疲倦的蝴蝶想要依偎在花香中,但梦境遥远且模糊不清。 - 游丝空逐断魂飞:无形的游丝在空中飘荡
长卿明府具楼船泛泖登塔,同开之吉士履善长史事在己卯七月望日二首 其二 注释:中流歌吹蔼纷纷,水底鱼龙不敢闻。笛里梅先明月落,帆前山与夕阳分。溪苕昼湿空江雨,寺柳晴摇别殿云。谐谑不妨沉醉后,曲终错唤小冯君。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文人祝允明创作的《和王长公泛泖登塔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中流歌吹蔼纷纷
【诗句释义】 白鹤乘风浩荡前,锦帆飞处坐青天。 彩虹跨海惊桥断,宝塔沉云咤水悬。 龙睡未深生昼雨,鸡声忽起破秋烟。 黄茅隐约青林外,半是流亡归种田。 【译文】 白鹤乘着风浩荡前行,锦帆飞过之处,仿佛坐在青天之上。 彩虹跨越大海,惊动了桥上的栏杆,仿佛是宝塔在云中悬挂。 龙还没有完全入睡,就下起了白天的雨,听到鸡叫声忽然响起,秋天的烟雾被打破了。 黄茅隐约出现在青石树林之外
【注释】 谒:拜访。肃悯公墓:杜甫在长安时,曾拜见肃宗(玄宗)的儿子李亨。肃宗即位后,追尊其为肃愍皇帝。此诗即写杜甫拜谒肃愍皇庙时的情景。 空山:指荒凉偏僻的山野。下马谒荒坟:杜甫到肃愍皇庙拜谒,在山野间下车步行。寝庙:指肃愍皇庙。丰碑:指墓碑,也泛指高耸的石碑。礼数:礼仪规矩。不移钟鼎日: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乱,肃愍皇庙中的神像和器物被洗劫一空。不移钟鼎日,暗指此事
重过钱子愚园中用壁间韵(四月廿八日) 重来却怪旧游稀,绿满郊原杏子肥。 翠幄晴骄微雨色,青溪阴借夕阳辉。 花藏数蝶惊人散,燕领双雏傍客归。 一夜乡心生白发,越王台下杜鹃飞。 注释: 1. 重来却怪旧游稀:重新来到这个地方,却奇怪地感到以前的游玩已经很少。 2. 绿满郊原杏子肥:郊外的大地被绿色的植被覆盖,杏子也长得肥硕。 3. 翠幄晴骄微雨色:在晴朗的天气下,翠绿色的植物仿佛是一层绿色的帷幕
胥江的渔火映照着夜色,歌声响起后也让人神伤。 废弃的苑囿和空旷的水边长年积水,屟廊无人打扫草色已变春已去。 满城的明月映照着乌啼的树,一市的秋风引来了引颈的鹤。 古往今来只有遗憾,暮山的青霭显得更加峻峭
陪胡公上钓台 南阳冠盖化秋烟,桐水祠堂尚俨然。 九鼎不留秦伏腊,一丝分得汉山川。 客星太史侵晨奏,帝榻何人昨夜眠。 弭节清江时一眺,白云何意傍楼船。 译文: 陪胡公上钓台 南阳的官帽和旗帜都被秋天的烟雾所笼罩,桐水旁的祠堂依然屹立未倒。 九鼎(象征帝王权力)没有留在秦代的陵墓中,一缕缕的香烟却从汉时的山川中飘散。 太史(太史令)在清晨奏报天文星象,皇帝的龙床昨晚又有谁休息过?
在古代诗词中,杨花以其飘渺不定的特性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流转。这首诗名为《杨花三首 其三》,通过描绘杨花随风起舞、无拘无束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句“废苑荒城古道边,轻如野鸟渺如烟。”通过“废苑荒城古道边”勾勒出一片荒芜的景象,杨花随风飘扬,如同无定之鸟,轻盈而缥缈。这里的“废苑荒城古道边”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