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榛
【解析】 此词写闺中女子独坐思夫的幽怨之情。上片,起句“兔影纱窗移过”,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秋景图,点明时节是深秋。次句“绿竹风敲声破”,则写出了秋夜之静,月色如水,竹影摇曳,风吹竹叶发出沙沙之声。三句“秋冷透罗衣,形影分两个”写秋夜的寒冷和女子因思而寒的孤寂。下片,“孤坐”二字点明女主人公的孤独。“玉漏清砧相和”,以砧声与漏声的相应,暗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着思妇心绪的不断波动。“孤坐”二句承上启下
《如梦令·春景》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形容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靠近水面,而庭院里的杏花还未盛开。 2. 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月光突然移动,穿透了床上的玉石枕头和鸳鸯被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3. 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无法入睡
【注释】: 破萼(kòu):花萼脱落。 垂丝:柳枝柔长下垂的样子。 子:对人的敬称。归:回家。 肠欲断:指心绪烦乱,好像肠子都要断了一样。 频:多次、屡次。 赏析: 《捣练子》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沙》、《玉连环》。双调五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一平韵。此词上片写景,写春日之景,下片抒情,写离情别绪,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客中”二字总摄全篇,点出主题。开头两句写春日之景
【解析】 此诗首句写远景,“云横迷远岫”写出了诗人的归途是一条迂回曲折、云雾弥漫的山路。次句写近景,“波净趁轻鸥”写出了诗人在江面上乘舟而归。第三句“江边傍晚一归舟”,写诗人行至江边,见夕阳西沉,便下了船,准备回家。第四句写岸边风景,“垂杨岸”即杨柳岸边,“蓼花洲”即蓼花沙滩。这两句描写诗人归家途中所见到的景物。最后两句写诗人归家后的情景。尾联“天欲暝,载月任遨游”意思是说:天色渐渐黑了下来
【注释】 繁红:盛开的红花。绿阴:树荫;指浓密的树叶。稠:浓密貌。几度:几次。寻芳:游览名花之地。帆小舟:小船,泛舟水上。九十:形容春光明媚。点点:形容杨花飘飞的样子。波面:水面上。浮:浮动。 【赏析】 此词以“春暮”为题,写春末景色。上片写暮春时节落尽繁花,浓密的绿色枝叶间只有一只小舟在寻觅春天的花。下片写春色已尽,九十日春光随流水而去,而那些像点点飘飞的杨花一样的春光又随着水流漂向远方了
【注释】 惊:惊醒。啼:鸟声。一枕:一夜;一梦。黄粱:古代传说中的美玉,这里比喻富贵荣华的梦。郁金床:用香木(郁金)制成的床,这里指精美的床榻。 【赏析】 这首词写晚秋寒夜中的孤栖生活。上片写夜深人静时听到春禽啼鸣,惊醒了作者的梦境,醒来看到窗外的月光,想到自己如在梦中一样过着富贵的生活。下片则进一步写这种孤独生活的凄凉感受。开头三句“惊听春禽闹处。曙窗一枕梦黄梁”是说,在这寂静的深夜
注释:闲适的傍晚散步,足迹在苔藓上留下深深的印迹。蕉叶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传来了远处的庭院,烟雾弥漫,夜晚的鸟儿在树林中低声交谈。明亮的月光从花丛中透出,照亮了这片幽静的林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和宁静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不尽南枝放,军持入画装。 繁英矜白雪,疏蕊点红妆。 羃䍥难分影,萧森共一香。 妒风应莫虑,春色喜先藏。
循墙蜒蜿走龙蛇,占尽家山首夏花。 鬣鬣影随华鬘动,累累香贯蕊珠斜。 窥园乍对疑朝彩,隔槛遥看误晚霞。 折得一枝持叩问,藤年还似九松耶
竹窗斜日漾茶烟。 佳人倦欲眠。 停针无语线慵添。 悲怀意怅然。 花隐雾,柳飞绵。 困人春暮天。 回文未就乱鸦还。 愁情梦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