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结庐南山下,颇纡故人辙。 浮沉各自媚,长愧生理拙。 中园黄菊花,契阔见晚节。 平生匡济心,敢爱已独洁。 岂无一樽酒,可以疗饥渴。 归哉视汝菊,将恐霜露结。 注释与赏析: 结庐南山下:在南山下建了一所房子。 颇纡故人辙:很怀念老朋友的车辙。 浮沉各自媚:人们各奔东西,各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长愧生理拙:常常自感能力不足,不能胜任。 中园黄菊花,契阔见晚节:园中的菊花盛开
诗句释义 - 萧萧饥马鸣:形容马因饥饿而嘶叫。 - 隔林见落月:描述在树林中看到月亮落下的景象。 - 游子慕父母,岂复畏脱别: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不再害怕离别。 - 负书或在船,津吏已催发:可能携带书籍或书本在船上(可能是为了赶路),但官府的差役已经催促出发。 - 临觞不能持,怊怅生白发:面对酒杯却无法持杯饮酒,因此感到忧愁和失落,头发变白。 - 况是江海永,岁晏多风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结合诗句中关键词句进行理解。 第一句“有樊”,意思是说:在田野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庄稼地。“樊”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句“有樊有樊,树余以荪。”这是说:在那茂密的庄稼地旁,还有一棵棵的野草,那野草长得很茂盛。“樊”和“荪”都是茂盛的意思。第三句“胡不萧艾,萧艾实繁。”这是说:为什么不种些像蒿、艾一类的草呢?“萧艾”是蒿、艾一类的草
《云之蒸三首》是一组描写农事活动的诗歌。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释义和分析,以及相关的关键词和赏析。 第一首 1. 诗句:“五日一风十日雨,凉著稻花香著土。” 2. 译文:五天刮风,十天下雨,凉爽的空气使稻花飘香。 3. 关键词:五日、十、风、十、雨、凉、著、稻花、香 4. 注释:五日一风十日雨,指的是天气的变化无常,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这种天气状况使得稻花能够散发出香气。 5. 赏析
【注释】 桐江:指桐柏江,在河南省南阳市西。 鳣(zhān):即鲟鱼,大鱼。鲔(wěi):一种鲟鱼。 鲂(fáng):一种鳊鱼。鰌(huī):一种鱼。 赋民无令困:指让老百姓不得穷困。 革:皮革。安处:安居乐业。 大将军家:指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府第。窦宪为大将军时,权倾朝野。 将军不见省:指大将军不采纳他的意见。 减:减少。租:田租。 乘:乘坐。 【译文】 清晨我取鳝鱼和鲟鱼,傍晚我取鳊鱼和鱮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重点考查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的理解。在理解了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诗中具体的语句来作答,答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
诗句大意是诗人在送别朋友彭元亮时,感慨自己虽然追随友人,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与其相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下面将详细解析: 1. 原文与译文:这首诗的原文是:“君乘马兮余追于丘,君乘舟兮余望于沙。远而不见兮涉江与淮。岂无人兮余望余之所思,鸿鹄高飞兮孰知其志。道之将行兮又将焉求!” 这首诗采用了四句一体的形式,每句七个字,整首诗共有24个字。 2.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羽林 公子被我白鼯裘,公子遗我明月珠。 孤儿假父云姓刘,其官高于五诸侯。 公子之恩何日酬。 注释: 羽林:指禁卫军。这里指代皇宫中的侍卫或近侍。 公子:指贵族子弟。 被:披上。 我:你。 白鼯(wú)裘:用白鼬皮毛制成的裘衣。 明月珠:珍贵的珍珠。 孤儿:没有父母的子女。 假父:义父,即寄养父亲。 云姓刘:指汉文帝的孙子刘泽,因为字“云”,所以称姓刘。 其官高于五诸侯
注释: 青天有雕鹗,青天指天空,有表示存在。雕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禽。 一日飞万里,一天之内可以飞行万里。 横绝四海上,横贯四方的天空之上。 孤兔草间死,孤单的兔子在草丛中死去。 平生精悍姿,平生即一生,精悍是形容人或物强壮有力的样子。 垂翅当清秋,垂翅是指翅膀下垂,当清秋是指处于秋季。 且须养六翮,六翮是鸟的翅膀,这里指要保养好自己的翅膀。 莫使群鬼愁,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忧虑。 赏析:
【注释】 “曙月疏星”句:清晨的月亮明亮,稀疏的星辰在天空中闪烁。 “马鸣萧萧”句:战马嘶叫的声音,伴随着诗人启程离去。 “行虽不远”句:虽然离家乡并不遥远。 “重是”句:再一次遇到。 “稚子候门”句:孩子等候在门外,等着给水井打水。 “还车”句:回到车上准备返程。 “檐隙持灯”句:在屋檐下点着灯火,与亲人相会。 【赏析】 《送且迎》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离家时作者依依不舍的心情和送别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