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取鳣与鲔,暮取鲂与鱮。赋民无令困,革尽毛安处。
我欲言之大将军家,将军不见省,奈何减民租。将军出乘大马,入乘高车。
【注释】
桐江:指桐柏江,在河南省南阳市西。
鳣(zhān):即鲟鱼,大鱼。鲔(wěi):一种鲟鱼。
鲂(fáng):一种鳊鱼。鰌(huī):一种鱼。
赋民无令困:指让老百姓不得穷困。
革:皮革。安处:安居乐业。
大将军家:指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府第。窦宪为大将军时,权倾朝野。
将军不见省:指大将军不采纳他的意见。
减:减少。租:田租。
乘:乘坐。
【译文】
清晨我取鳝鱼和鲟鱼,傍晚我取鳊鱼和鱮鱼。
给老百姓减免赋税使他们生活无忧,革尽毛皮的人才能安居乐业。
我要到大将军家陈述这些意见,可是大将军没有采纳,怎么办?
大将军出门乘坐高车,进宅乘坐高马。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荆州刺史时。当时,荆州一带水灾严重,农民生活困苦。作者在诗中首先提出“赋民无令困”的口号,并具体提出了减租、免税等措施,表现出他的民本思想;接着又提出“革尽毛”,意即减轻百姓负担,使其能安居乐业,这是对人民生活的关心。然而,他并没有直接向大将军反映这些问题,而是先到大将军的家里陈述了这些意见,而大将军并不采纳。最后又提到大将军的出行情况,表现了他对权贵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品质,以及他对权贵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