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馀,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着人。走入庵避,馀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曏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馀头,间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大德七年的秋天八月,跟随一位老先生游览大龙湫的经历。在经历了连续的大雨和大风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诗中描述了瀑布从山巅到谷底的壮丽景观。首先,瀑布从山脊上开始形成,然后逐渐向下延伸。当作者走到瀑布下方时,他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并看到了从山谷中涌出的水流。

作者描述了瀑布的多样性。瀑布从高处落下,形成了两股水流,然后又像树一样高大。最后,作者描述了瀑布的动态变化。有时,水流会静止不动,让人感到无法进入;有时,水又像雷声一样轰鸣。

在描述瀑布的同时,作者还提到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南山脚下,有一棵巨大的树木,它的影子就像一根竖立的圭石。接着,他们转向东方,看到了一个大水塘,水流如从天上坠落,没有接触到任何墙壁。水流在潭水中盘旋了很久,然后突然爆发出来,像一场震耳欲聋的雷鸣。

在庵里,他们被山风和水流吹拂着,感觉非常刺激。当他们走出庵子,余下的水沫溅到了屋子里,仿佛暴雨般猛烈。瀑布的水声像鼓声一样轰隆作响,人们相互交谈,只是看到他们张开口,却听不到声音。他们互相看着对方大笑。

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美的瀑布景观。后来,他每年都会来到这个地方,但通常都是九月。而今年冬天,他们遇到了严重的旱灾,当客人们到达庵外的石头上时,逐渐听到了瀑布的声音。于是他们沿着石头往下走,看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水流时而大时而小,声音时而洪亮时而低沉。当水位下降时,潭中的洼石被冲击出红色,而石间的泥土则变得碧绿光滑,如同翠鸟羽毛一样。潭中有二十多条斑鱼,它们在石间穿梭,发出悠远的声音,仿佛是在避开世间的喧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