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济儒
【注释】 锦瑟:古琴名。弦分未一年:弦分,指弦断。未一年:没有一年,指很久了。新丝:新丝织品。我愧:自惭。续鹍弦:续弹古琴曲《广陵散》。“鹍”同“鲲”,大鹏鸟。可怜:可惜。地下惟卿尚独眠:《古诗十九首》有“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益往,来者日益亲。去矣方滞淫,来哉遂不宾。地下修黄泉,天中发红氛。我欲竟此曲,此曲愁人神。”之句,此处用其意。卿:对死者的尊称。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
诗句解读: 1. 延庆署斋外古槐,系数百年物,檐下鸽依人而居,即景感赋 - 这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观察到的场景。延庆(今北京市延庆区)的官署内外的一棵古槐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树下,鸽子栖息下来,与过往的人和谐共处,这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深深的感触,于是他开始即兴赋诗。 2. 静辟衙斋绝点尘,凭栏徙倚独伤神 - 这里的“静辟衙斋”形容官署内的安静,而“绝点尘”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北通州道中 路出通州道,途中景色真。 枯杨空半腹,高塔露全身。 顿老秋前草,时飞雨后尘。 壮游殊未已,憔悴苦吟人。 长安犹未到,南北早途分。 行色仓皇走,车声历落闻。 近村多古木,沿路半荒坟。 雁字书空未,飘飘意不群。 荒凉沙漠地,难入画中诗。 野店泥为屋,新茔树作篱。 天低云作态,山瘦石争奇。 解闷狂题句,车中得意时。 欲揽皇都胜,缁尘渐浣衣。 途长惟马健,地广觉村稀。 边境风霜冷,胡天苜蓿肥
诗句释义: 1. 春去春来总不知 - 春天来又去,春天去又来,但人们却始终不知道春天何时来临。 2. 落花如雨雨如丝 - 形容落花纷纷而下,如同雨水般细密且连绵不断。 3. 一窗淡月孤灯夜 - 在月光下,一盏孤灯映照着房间,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温馨的氛围。 4. 摘遍唐诗摘宋诗 - 形容一个人反复地阅读并背诵了众多的唐诗和宋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译文: 春去春来总不知,落花如雨雨如丝。
村东闲步 沽春闲觅酒人家,策杖林西日欲斜。 小小溪桥篱半角,忍冬藤蔓树头花。 注释: 沽春 ---- 买春天的酒。 闲觅酒家 ---- 闲暇时去寻访卖酒的人家。 策杖 ---- 拿着拐杖走路。 林西 ---- 指树林的西边。 日欲斜 ---- 太阳快要落山了。 小溪桥 ---- 小溪上边的桥。 篱 ---- 篱笆。 半角 ------ 一半。 忍冬 ---- 忍冬科植物,茎可作编织品,花蕾可入药
【解析】 此诗是一首边塞诗。诗的首句“入都”交代诗人入京的时间和背景,表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颔联描写了边塞荒凉的景象,颈联写景抒情,尾联抒发了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及自己客居他乡、作客异乡的无奈心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苍凉悲壮。 【答案】 译文 荒凉的塞北到三边,万里沙尘滚滚如烟。 林外云彩增添了山峦的奇观,马前峰岭回旋曲折路难辨。 残篇诗卷在车中续成,好梦难以从枕上圆。 为回忆那停云寺中的僧人
【注】戊寅:年号;庠,古代学校。 泮水潆洄拓地宽,石亭终古锁阑干。 泮水,指学宫前的泮池。潆洄:水流回旋貌。拓地,扩大的面积。 卧碑零落苔封字,留与人间冷眼看。卧碑:竖立在地面上的碑。 【译文】 五月游学宫时看到的景象是泮水回旋流淌,扩大了土地,而古老的石亭却始终被栏杆围绕。 卧碑零落,被苔藓封住了上面的字迹,只留待人们去冷眼旁观。 赏析: 这首诗写于游学宫时所见景色,通过具体景物的刻画
【注释】 峦:山;厌:厌倦;吴:指江苏,泛指江南;舟中口占:船舱里吟咏。 重:重叠,层叠;云开:云散开;水墨屏:指山水画卷;天围平野阔:天空环绕着平原显得开阔;天:指天空;围、旷:辽阔;山送隔江青:青山隔着江水相送;山送:指江边的山峰;隔江青:江对岸的青翠的山峰;塔俯南朝寺,楼依北固亭:寺庙在南方,故有“塔俯”句;北固亭在南京城北长江边,因孙权所建而得名,故有“楼依”句;瓜洲: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郊
【解析】 “我来非偶尔”是说诗人不是偶然来金山寺,而是有感而发,有目的而来。“三度叩禅关”表明作者多次前来,说明他对这所寺庙的钟爱。“泉品中泠水”指的就是中泠泉,这是镇江最著名的名泉之一,也是天下第一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题诗赞美它: 中泠泉 天下第一, 东南第一泉。 山光悦鸟性, 水影空人心。 “江声离接外”,是说长江的波涛之声远远传来,与寺庙外的山声相连接。“帆影有无间”
路出通州道,途中景色真。 枯杨空半腹,高塔露全身。 顿老秋前草,时飞雨后尘。 壮游殊未已,憔悴苦吟人。 长安犹未到,南北早途分。 行色仓皇走,车声历落闻。 近村多古木,沿路半荒坟。 雁字书空未,飘飘意不群。 荒凉沙漠地,难入画中诗。 野店泥为屋,新茔树作篱。 天低云作态,山瘦石争奇。 解闷狂题句,车中得意时。 欲揽皇都胜,缁尘渐浣衣。 途长惟马健,地广觉村稀。 边境风霜冷,胡天苜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