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琼
送王公勉赴沁水教谕 清商陨一叶,白下未知秋。 倦鸟息高荫,潜鱼依弱流。 君子方北首,山河阻且修。 岁久衣尽缁,驱车良未休。 我无双明珰,何以结绸缪。 怅焉隔千里,白云空悠悠。 注释: 清商:即清商曲,古代的一种歌曲。 陨:降落。 白下:指南京。这里代指京城。 倦鸟:疲倦的鸟。这里借指自己。 强荫:强枝上的浓荫。 弱流:细小的水流。 君子:指王公勉。 北首:指面朝北。 山河:指祖国的大河大山。 缁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道试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手法及相关背景进行赏析。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考查了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案】 (1)送别友人。 (2)严霜戒秋杪,百草俱已衰——秋天到来,霜冷寒风刺骨
【注释】 百草:指草木。露下:秋露之下。变:变化。凄凄:凄凉的样子。天地:这里指自然界。亦如:犹如。中年客:中年人像客人一样。玉颜:美好的容颜。安可留:怎么能留住?山鸣:指秋天的山中鸟兽声。迅商激:形容声音急促有力。行潦:水流的沟渠或泥沼。收:停止。团扇:古时妇女用的圆形扇子,比喻无用之人。意复存弊裘:意为旧衣服又穿上了。弊(bì弊):破烂。梧桐叶尽脱:梧桐树叶全部脱落。孤雏:幼小的鸟儿。夜啾啾
【注释】:一气变昏旦,洞房风露凄。——指天气变化无常,入冬后寒气逼人。田禽亦已化,秋兰同蒺藜。——指时令变换,秋天的禽鸟已归巢,而野花也凋谢了,与蒺藜相类。为客久成老,怀人殊未夷。——指诗人自己年岁已高,思乡之情难以排遣。惨惨白日暮,迢迢归路迷。——言天色将晚,归途难辨。世衰不获骋,天远何由稽。——言国运衰败,自己不能施展抱负。永思读书台,言采山中荑。——言思乡之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模拟孟郊的风格创作的,内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听雪的画面。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霆轰急雨泻,石斗冲波荡。 - 雷霆轰鸣,大雨倾泻,石头相互撞击,波浪汹涌。这一句描绘了大自然在夜晚的狂野景象,展现了雷雨交加、水势汹涌的壮观场面。 2. 百族巧鸣春,络纬催秋纺。 - 各种生灵都在巧妙地欢唱春天的到来,而织布机上的织女则在催促秋天的到来,准备收割。这里用“巧”和“催”两个词语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月鸿雁来”,八月是秋季的月份。“来”字表明了时间是九月秋天。八月秋高气爽,正是鸿雁南迁的季节。“往彼天南陬”句,指大雁飞到南方去栖息。“彼”即“那”。 “前飞倦已息,后至饥相求”二句,写鸿雁群飞,有的先到南方,有的可能落脚在北方。因为饥饿难耐而四处寻求食物。 “日落洞庭晚
孤松 青松类贫士,落落惟霜皮。 已羞三春艳,幸存千岁姿。 蝼蚁穴其根,乌鹊巢其枝。 时蒙过客赏,但感愚夫嗤。 回飙振空至,百卉落无遗。 苍然上参天,乃见青松奇。 苟非厄冰雪,贞脆安可知。 译文: 孤独的松树,如同贫困的人,坚韧而孤傲,它的树皮像霜一样冰冷。它不羡慕春天的花朵,却保持着千年的风姿。蚂蚁在它根部筑巢,乌鸦在树枝筑巢。尽管它受到了游客的喜爱,但被愚蠢的人轻视。一阵疾风吹来
题金德俊葵轩 结庐在林屋,所欣知者稀。南风应蕤宾,我圃日芳菲。 负杖观其生,草多露满衣。有葵独倾阳,岂愿回清辉。 清辉虽不照,物性谅无违。 注释: 1. 结庐在林屋,所欣知者稀。 【结庐】:建造房子。【林屋】:指深山之中或山林中。【结庐】是说建了一所小房,在深山或山林中。【所欣知者稀】:所喜欢的人很少。 2. 南风应蕤宾,我圃日芳菲。 【南风】:南方之风。【应蕤宾】:与蕤宾相应。蕤宾为十二律之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它描述了钱公择(字元明,一字景夷,号象山)离开金陵时的情景,以及作者对这次离别的感伤之情。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诗句:“金陵一杯酒,送子归海隅。” - 注释: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这里的“海隅”指的是海边的地方,比喻偏远的地方。 - 赏析:诗人用“金陵一杯酒”来表达送别之情,同时暗示了钱公择即将离开的地点是遥远的地方。 2. 诗句
【注释】: 壬子秋七月一日与郭文伯饮入于朱弘道竹所是日大雨拟苏州 残暑尚为厉,客坐三四迁。 青山一雨过,虚室夜修然。 欣与公子酌,语契中颇宣。 虽无丝与竹,庶罄宾主欢。 所贵相知深,岂惟怀一餐。 尊浮玉粒腻,炬拆金葩圆。 厌厌咏露斯,会面良已艰。 天明即鸿燕,西望独悁悁。 译文: 壬子年秋天七月一日和郭文伯饮酒进朱弘道的竹所。这一天下了大雨,像苏州一样。 残余的暑气还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