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倪云林小景”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作者在倪云林的画卷上看到的风景,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愉悦心情的情感。 ①“云林笔力如王宰”,云林,即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居士,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文学家、书法家。王宰:明代画家。这里指倪瓒笔下的山水画笔力雄壮,有王宰的风格。 ②“剪断吴淞水半江”,吴淞水:古称松江水,今上海市境内的一条河流。半江:一半的江
遇妓 曾为梨园弟子,年方未到破瓜之年。 春风中一枝如雪般的梅花,别具一番韵味,似汉宫的牡丹花。 眉如新月初生,眉心淡淡;髻像蟠龙盘旋,稍带斜度。 琵琶声中流露幽怨,飘零至此与君共度天涯。 注释: 1. 遇:遇见。 2. 梨园:唐代皇家的音乐歌舞团体。 3. 年应:年龄应当。 4. 破瓜:女子十五岁。 5. 春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美好和生机。 6. 一枝:指花朵或树枝。 7. 雪:形容梅花洁白无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逐句解释,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本题的首句“土桥”是全诗的总领,“数家”指的是农家,“星散”是指散落,形容稀疏,点出地点;第二句“苦雨酸风叫竹鸡”中的“雨”是名词,表示天气,这里指连绵不断的春雨,而“酸”是形容词,表示味道;“叫竹鸡”是动宾短语,“叫”是动词
过无锡 文天祥笔下自然美景 1. 诗篇原文 水抱新城缺月弯,城头高似九龙山。 将军已缚山中虎,道上行人日往还。 2. 词语解释 - 水抱新城:描绘了无锡水城的宁静美景,新城被水环抱,宛如一幅动人画卷。 - 缺月弯:形容月亮的形态优美,给人一种朦胧美感。 - 城头高似九龙山: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无锡古城楼的雄伟壮丽。 - 将军已缚山中虎:暗示着在无锡地区已经平定叛乱,国泰民安。 -
【注释】 客殳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山偶成:即“山中偶成”。 啼莺:鸣叫的黄莺。 一川风雨满山秋:形容山上春去秋来的景物,景色萧疏。 笙歌不到愁人耳:指听到笙歌声时,更添忧愁。笙歌: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优美悦耳。 若听笙歌更泪流:如果听到笙歌声,就会更加悲伤落泪。若:如果。 【译文】 春天随着黄莺离去而离去,春去春来满山风雨。 笙歌乐声听不到使人伤心,如果听到笙歌声就会流泪。 【赏析】
释义:端午时风雨交加,阴晦难明,汨罗江畔无处寻觅吊唁英灵。海榴花开正艳,却应嘲笑无酒之人渊明独醒。 译文:端午时节风雨交加,天气阴沉难明,汨罗江畔已不见屈原的英灵。海榴花开得正是鲜艳夺目,但应该嘲笑那些无酒之人,就像晋代的陶渊明一样独自清醒。 注释:巳酉重午:巳年和午年的端午节。端阳:即端午节。生晦冥:天色昏暗。汨罗:指楚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海榴花:海石榴花。相笑:嘲笑,讥讽。渊明
{ 《一株状类杨州琼花而花损一叶俗称为八仙云为赋一绝且悼璚花之不复见而独见此也》是元代诗人贝琼的一首诗。贝琼,字子高,号东樵山人,生于明初,其诗作多有感慨时政、抒发忧愤之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一夜东风吹白雪,化为胡蝶过西家。 七香车远人何处,空认唐昌观里花。 这首诗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注释:我喜爱喝酒,是个狂生。年老还没有遇到知己,已经十年没有到吴淞去游览了。回到家乡后发现乡亲们都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些人了,青山也不如以前那样绿绿的浓浓地包围着我。 赏析:此诗是诗人归家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爱酒狂生老未逢,十年踪迹滞吴淞”,写诗人因为嗜酒而不得志,漂泊在外,十年未能回家。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中间两句“归来乡党都非旧,不及青山向我浓”
辛亥七夕五首其二 阿母西来降汉家,刚风万里送飞车。空留千岁蟠桃核,白发到郎不见花。 诗句翻译与赏析: 译文: 阿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从西边降临到了我们汉朝的土地上,她的车马带着猛烈的风驰向远方。她留下的仅仅是一颗千年的蟠桃核,而她那如瀑的黑发却已白了,但她在我这里却看不见任何鲜花。 注释: - 阿母:指神话中的西王母。 - 西来:从西边到来。 - 降汉家:来到汉朝。 - 刚风:猛烈的风吹
注释:我在海上死里逃生后侥幸生存,乱世平定之后暂时安居;封侯万里需要具备弓马技能,却让儿童都去读书。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儿童教育的忧虑。首句写诗人的侥幸生存,第二句写乱世平定之后的情景,第三句写封侯万里需要具备的能力,最后一句表达诗人对孩子们教育的担忧。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