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逐啼莺去不留,一川风雨满山秋。
笙歌不到愁人耳,若听笙歌更泪流。
【注释】
客殳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山偶成:即“山中偶成”。
啼莺:鸣叫的黄莺。
一川风雨满山秋:形容山上春去秋来的景物,景色萧疏。
笙歌不到愁人耳:指听到笙歌声时,更添忧愁。笙歌: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优美悦耳。
若听笙歌更泪流:如果听到笙歌声,就会更加悲伤落泪。若:如果。
【译文】
春天随着黄莺离去而离去,春去春来满山风雨。
笙歌乐声听不到使人伤心,如果听到笙歌声就会流泪。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客殳山春去秋来之际所感。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充满春意而又带有凄凉情调的画面:黄莺飞去,春也飞去,但山中却充满了风雨,一片凄清景象。次句以“笙歌不到”四字,点出诗人此时此地的心情。他虽然听到了笙歌声,但却感到更加忧愁,因为那笙歌的声音似乎更加撩拨起他的伤感。最后两句是诗人感情的直接抒发,“若听笙歌”与前面“笙歌不到”相对应,表现了诗人听到笙歌声时那种既喜又悲的矛盾心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在这种感情中的痛苦和矛盾。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含蓄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