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
送邝敦仁经藩南还二首 诗句释义 1. 故乡别后今八载: - 离别家乡已八年。"故乡"指的是作者的出生地或长期生活的地方。"别后"表示与故乡的离别。"今八载"表示已经过去八年。 2. 百载能堪得几回: - "百载"指一百年。"能堪"表示能够承受。"得几回"意味着能有几次机会。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与故乡重逢次数的感慨,暗示这种重逢是极为难得的。 3. 梦里菟裘归有计: -
满地溪山归去来,人间添个钓鱼台。 老夫不照羊裘影,五月荷衣自样裁。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自己独特生活态度的抒发。通过对“钓鱼台”和“五月荷衣自样裁”等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诗中的表达方式。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满地溪山归去来”:这句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溪水和山脉覆盖了地面,诗人似乎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送邝敦仁经藩南还二首”是明代诗人苏葵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我年半百公六十,别久精神忧共衰。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邝敦仁分别已久,岁月在他二人之间流逝,使得彼此都感到精神上的忧虑和衰老。 - 五载相逢只如故,短髯同讶几茎丝。 这句描绘了两人五年后的重逢场景,尽管时光变迁,但彼此间的感情依然深厚,如同老友重逢一般自然无华。 2. 译文: - 我年过半百
枫宸献策 晨捧纶音玉版香,敢为曲学媚君王。 萧墙得失千年鉴,却比刘蕡说更详。 注释: 枫宸:皇帝的宫殿,代指皇宫。 纶音:皇帝下诏书。 曲学:谄媚的学问。 萧墙:古代宫门内,因用梧桐木做屏障而称萧墙,这里用来比喻朝廷。 失:失去。 却:却比较、对照。 刘蕡:唐朝进士,他上书唐宪宗要求改革朝政,被贬为壁州司马。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朝堂上向皇帝陈述自己治国方略的情景。诗人以“枫宸”作为题目
【注释】 1.玉陛:宫殿的台阶。趋朝:指皇帝上朝。 2.天仗:天子仪仗。传呼:传达口令。出紫宸:出宫门,即上朝。 3.危楼侧畔(pán):高楼旁边。听鸡人:守宫门的人。 4.班前:指在朝廷大臣之列。轻翘首:形容对皇上十分恭敬的样子。 5.毫发:头发丝,比喻细微。龙颜:皇帝的面容,也比喻天子。认要真:辨认得非常认真、真切。 【赏析】 此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岑参任安西节度使时所作。 “玉陛趋朝”
【注释】 南郊陪祀:皇帝到南郊祭祀天地神灵,祭坛上陈列有玉璧和彩绘的马。对越:指祭祀时与神灵面对面地面对神主。馀:余数。精诚自不勤天语:自己诚心诚意,不需要去烦劳上天说话。第七车:指在车队中排在最前面的一辆车,象征尊贵。 赏析: 《南郊陪祀》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皇帝南郊祭天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民生安定的忧虑之情。 首联“苍璧元璜对越馀,彩云灿灿护銮舆”
【注释】: 1. 桂:指桂花。 2.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月宫中的仙女。 3. 英妙:英俊美好。 4. 吴刚:相传是砍伐不死树的神。 5. 斧:斧头,传说中砍树用的工具。 6. 经行:经过。 【赏析】: 《月宫扳桂》这首小诗,写在月宫中与嫦娥一起欣赏桂花之美,并嘲笑了砍树不勤快的吴刚。全诗意境幽美,含蓄隽永。 “月宫扳桂”句,点明了题旨,说明是在月宫。 “姮娥爱君英妙时”,姮娥指嫦娥
敦仁坐在船中,避嫌不肯再顾。诗以要之。心严不惮门如市,舟寂惟应日似年。莫道我无江阁马,侯门真有鹤蹁跹。 释义:敦仁在船上坐了下来,不愿再回头看。用这首诗来回应他吧。心地严肃,毫不惧怕门庭若市的场面,舟行静寂,唯有时间仿佛一年。不要说我没有到过京城的豪门,那里确实有鹤在翩翩起舞。 注释: - 敦仁坐舟中避嫌不肯再顾:敦仁坐在船上(指代朝廷),不愿意再回头看(意指对朝廷有所顾忌)。 - 诗以要之
```markdown 咏史四首·张良 报得韩仇树汉功,也曾安受列侯封。 注释:通过努力为韩国报仇成功,从而建立了汉朝的功绩。在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列侯。 若教信越长无恙,未必山中有赤松。 注释:如果他能长寿,那么不一定需要去寻找传说中的赤松子来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的感慨和赞美。张良通过努力为韩国报仇成功,建立了汉朝的功绩,被封为列侯。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
病中遣怀四首 白首知休便可休,江波东去不回头。 延禧旧事无人话,徐孺亭前草自秋。 注释: 白首:指年老之时,即到了老年的时候。 知休:明白自己的归宿和结局,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或结束某种活动。 便可休:就可以休息了。 江波:江河的波浪。 东去:向东流去。 不回头:不会回头。 延禧:清朝时期的一个宫殿名,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某个地方。 无人话:没有人谈论或讲述。 徐孺:指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