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题鹦鹉鸲鹆各一幅寄张致和灵鸟避网,山林占高 雕盘虽好,不愿来飞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鹦鹉与鸲鹆(即鸲鹆,又名文鹦)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世纷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与辛酸。 首句“灵鸟能言避网罗”,描绘了鹦鹉这种灵巧而聪明的动物在面对捕猎者时,能够巧妙地避开危险,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这不仅是对鹦鹉生存能力的赞美
【注释】 谢抚宁伯惠鱼:指谢抚宁(名不详)赠给诗人的鲜鱼。抚宁,郡名,今河北省玉田县;伯,对封侯者的尊称。公仪,指孔子弟子公仪休,因他喜欢吃鱼而不受馈赠,故以公仪为喻。烹荐,即烹饪供品。加餐,即进食。谢抚宁伯惠鱼:指谢抚宁(名不详)赠给诗人的鲜鱼。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在谢抚宁伯赠送鲜鱼的诗作中,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谢抚宁赠鱼,后两句是诗人回赠。
【注释】 (1)谢陈少卿惠药:谢,感谢。少卿,是古代对官员的尊称。惠药,赠送药物。这里指陈少卿赠与的药物。 (2)任重才荒悴此心:任重,责任重大。才荒,才能衰竭。悴,凋零,衰萎。此心,即“心事”,指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3)不堪衰病日侵寻:不堪,不能忍受。衰病,衰老的疾病。日侵寻,一天天地逼近。 (4)感君惠我行囊药:感,感激。惠,赠予的意思。行囊药,随身携带的药品,这里指陈少卿赠与的药物
谢抚宁伯惠鱼 塞北沙深水泽枯,鱼虾风味四时无。 君家鲜鲤从何致,堪比吴江一尺鲈。 注释: 1. 塞北沙深水泽枯:塞北,指北方边远地区;沙深,表示沙子很厚,水泽枯干,说明水源稀少。 2. 鱼虾风味四时无:风味,指食物的味道;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无,表示没有变化。 3. 君家鲜鲤从何致:君家,指对方家;鲜鲤,新鲜的鲤鱼;从何,表示从哪里获得;致,表示得到。 4. 堪比吴江一尺鲈:堪比,可以相比
长江万舸拥天兵,父老壶浆候远汀。 莫怪风声震遐迩,此行正欲扫膻腥。 注释:长江上成千上万的船只聚集着强大的水军,家乡的老人们准备了酒食来迎接我们远道而来。不要奇怪风声震动远近,此行正是为了驱逐鞑子。 译文:长江上成千上万的船只聚集着强大的水军,家乡的老人们准备了酒食来迎接我们远道而来。不要奇怪风声震动远近,此行正是为了驱逐鞑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出征的诗
次韵答夏季爵大理二首 诗句释义及译文 病骨非堪着战袍,临戎感奋却忘劳。 三边近喜无烽火,吟望皇都紫气高。 注释解析 - 病骨非堪着战袍:形容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穿上战袍,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勇气。 - 临戎:指临阵、上战场,这里指参与边疆战事。 - 感奋:感受到振奋或激昂的情感。 - 三边:指中国北方边疆的三个重要地区:东边、北边、西边。 - 无烽火:没有战争的硝烟,意味着边境安宁
【注释】 秋日:秋季。 美峪:即美峪关,位于今河北省居庸关。 保安道:即保安县,位于今河北省怀来县。 王事:指朝廷的政务。 却羡(xuē):羡慕。 红云:这里指彩云,喻指神仙。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秋天从美峪关经过保安道时,看到居庸山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三首绝句。前两首是写景,后一首是咏怀。 第一首:“京华只隔一重山,王事驱驰未得还。”意思是说京城与这里相隔只有一座山,但是为了朝廷的公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明确内容要点,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秋日美峪至保安道中望居庸有感口占三绝”和“翻怜不及桑干水”,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路接家乡两日程,临风驻马岂胜情”的意思是说:路接家乡两地间行程,临风驻马怎么能胜过情意呢?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归乡之思。 “翻怜不及桑干水,得向卢沟昼夜行”的意思是说:我倒觉得不如桑干水好
注释: 巧言善辩的人,往往不能胜任工作,他们被贬到军营中,经受了磨难。 山林中不需要人调解纷争,整天吵闹却能自得其乐。 赏析: 这是一首借鹦鹉和鸲鹆来表达作者对巧言善辩之人的讽刺诗。鹦鹉和鸲鹆都是鸟类,它们善于模仿人类的语言,但这种能力在人类社会中往往被利用来进行欺骗或挑拨离间。因此,诗中的“巧语”一词指的是那些善于言辞、口才好的人。 首句“巧语从来众不堪”,意指那些擅长言辞的人往往无法胜任工作
注释:居庸山位于北京西部,是古代的边防要地,我在这里遥想家乡。 赏析:诗人身处险境,心系故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居庸山北忆山南”一语双关,既指身在险境,又暗指怀念家乡。而“举头不得见长安”,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