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 “发解三山压俊英,甲科虽屈有香名”,意思是:发解试被三山的英俊才华压倒,虽然没能考中状元,但名声却很大。“发解”是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即乡试第一场。“三山”指福建的武夷山,此处借以自谦之词。 “久持教铎贤才盛,累典文衡藻鉴明”,意思是:长期掌管教化,人才辈出,多次主持科举考试
【注释】 双:指山。岭:山的两侧。 增重:使天变暖。 唐虞:指唐尧、虞舜,传说中的两位圣君。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双岭秀拔倚轩居的诗。首二句写双岭高耸,气势不凡;三、四句写双岭并出,作霖雨之用;五、六句写双岭如云烟,万古丹青常在;末两句写幸喜和平遂清览,好输忠荩报唐虞,抒发作者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1. 远送邦臣下大荒,只携书卷与琴囊。 2. 回瞻北极歌商颂,坐对南薰操越裳。 3. 万里皇风清海宇,中原人物见星凰。 4. 不堪相会俄相别,梦绕飞龙在庙堂。 【译文】: 1. 远送邦臣到大荒,只携书卷与琴囊。 2. 回顾北极歌颂商颂,坐对南薰练习越裳。 3. 万里皇风清海宇,中原人物见星凰。 4. 不堪相会俄相别,梦绕飞龙在庙堂。 【关键词注释】: - 邦臣:朝廷大臣。 -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注释、赏析,属于综合考查题,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即可。 【答案】 ①“学士文章世共夸”,诗人赞美了公的文章(或学问、才华)是世人共赞的,突出了公在学问方面的成就;②“贤郎校正志尤嘉”
我们来看第一句:“总镇陈太监宅东有池故名鳄鱼而鳄鱼已绝岁庚寅冬渔人致嘉鱼于公公弗忍烹育之池中因作亭其上而以为名。” 这一句描述了陈太监的宅子旁边有一个池塘,因为曾经有过鳄鱼,所以命名为“鳄鱼”,而鳄鱼已经不存在了。在庚寅年冬天,一个渔夫把一只嘉鱼送到了那里,但是陈太监不忍心烹饪,就把它饲养在池塘里。然后,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将这个亭子命名为“鳄鱼”。 接着是第二句:“清暇临池结草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寿朱玉雪四十八 - 诗句解释:寿,祝词;朱玉,指朱红、玉白,形容颜色鲜艳美丽;雪,白色。整句意思是向某人祝贺年龄四十八个春秋(朱玉雪)。 - 译文:祝你年华如花,岁月留痕却仍光彩照人。 - 注释:寿,祝词。朱玉,红色和白色的比喻,形容颜色鲜艳美丽。雪,白色。四十八,指年龄。 - 东吴诗客满华筵,灯节初临喜气偏 - 诗句解释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佥都御史吴公舆璧巡抚广东甫一月朝廷以两广事不归一仍命予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舆璧得代回途次会别书此寓期望意。 - 这句描述了吴公舆璧在广东任职的时间,一个月后由于两广的事务未解决,朝廷仍然命令作者总督两广军务并兼任巡抚。 - 这里的“仍命予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意味着作者被重新任命为两广地区的军事和行政长官。 2. 萍水相逢总宦游,我来君去两悠悠。 -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 1. 圣主覃恩及万方,贤臣捧诏下穷荒。 2. 青年文采当时重,白璧声名满路香。 3. 衣锦重还倾寿酒,采诗遥去上封章。 4. 荣亲报国平生事,高步行看入庙堂。 译文: 1. 伟大的君主恩泽普及天下,贤臣捧着诏书前往荒凉之地。 2. 当时的青年才俊文采飞扬,他的名字如同美玉般在人群中闪耀
【注释】 ①成化己丑:成化三年。丁先人忧:为父母去世而守孝。 ②夺情:指在皇帝驾崩之后,大臣仍应守丧三年,以示对皇帝的忠心。 ③进阶右都御史:官名,即“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官名,是明朝中央派出到地方负责军事、民政等全面工作的高级官员。 ④孤子:孤儿。 ⑤谫(quǎn)才:形容才能短浅。 ⑥感:感动。 【译文】 我一生坎坷艰难,如今已经心灰意冷,谁能想到恩命又来催逼?
这首诗是苏轼对乡里耆旧的答诗,表达了他对乡里耆旧的怀念和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听司藐藐视梅梅,知命年来百病催。 译文:我听信这些琐碎的琐事,却感到岁月匆匆,身体日渐衰老,疾病不断。 注释:藐藐(miǎo):琐碎、细小。 2. 利锁名缰苦羁绊,石田茅屋恐荒颓。 译文:名利的束缚让我痛苦,我恐怕我的石田和茅屋也会荒废。 注释:利锁名缰:指名利的追求,使人心烦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