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块馀生心已灰,谁知恩命又来催。
不堪骑马迎丹诏,安忍临戎被墨缞。
孤子上章空有愿,圣皇注意莫能回。
满怀无限君亲感,图报惟应罄谫才。

【注释】

①成化己丑:成化三年。丁先人忧:为父母去世而守孝。

②夺情:指在皇帝驾崩之后,大臣仍应守丧三年,以示对皇帝的忠心。

③进阶右都御史:官名,即“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官名,是明朝中央派出到地方负责军事、民政等全面工作的高级官员。

④孤子:孤儿。

⑤谫(quǎn)才:形容才能短浅。

⑥感:感动。

【译文】

我一生坎坷艰难,如今已经心灰意冷,谁能想到恩命又来催逼?

我不忍心骑马去迎接那封催命的诏书,更不忍临战披挂上阵身披黑色的丧服。

作为孤儿上奏朝廷,空有一颗报国的愿望,但圣明之君却无法回转心意。

满怀无限感激和思念之情,只有把满腔热血献给朝廷,竭尽所能地报答君主恩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士奇在被罢官家居五年后,因受恩诏复职,再次担任官职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恩典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朝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六句)写诗人辞官在家后的心境。他感到人生已无多大意义,对恩赐的召命也无动于衷。诗人用“苫块”和“灰”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心情,形象地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二部分(七至十四句)写诗人接到恩诏后的复杂心理。他被召复职的消息让这位曾经为国为民效力多年的老臣感到无比欣慰,但又担心自己年事已高的身体状况能否承担起这份重任。他害怕自己辜负了圣上的期待,又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因此内心矛盾重重。

第三部分(十五至二十句)写诗人决心为国效忠的决心和对朝廷的忠诚。尽管他已经年迈体衰,但他仍然决定接受这份重任,以报答国家的信任和人民的期待。他希望自己能竭尽全力,为朝廷出力,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圣上的理解和宽恕。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担当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