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的常考题型。此诗写诗人游玄妙观所见之景及感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以及对宦海沉浮的无奈之情。全诗四句,首二句写玄妙观的壮丽,颔联点出登览玄妙观的目的,颈联写玄妙观的幽美,尾韵归结到人生苦短,宦途难逢。 “仙家楼阁枕吴山”,仙家”二字,写出了玄妙观的神秘、幽远之感;“枕吴山”,写出了玄妙观的位置,也暗含了诗人登上玄妙观后的感受。
芝轩为陈汝宏题 相君德重子贤良,天产灵芝满画堂。 一本九茎真可比,三旬两秀信非常。 漫劳绮皓歌商岭,绝似涪翁纪瑞昌。 感召因人见王化,千年门第有辉光。 注释: 1. 相君德重子贤良,天产灵芝满画堂:形容某人的品德高尚,儿子贤良,如同天上的灵芝满布在华丽的厅堂之中。 2. 一本九茎真可比,三旬两秀信非常:形容植物生长旺盛,一丛中有九个茎,三十年中有两个长得特别茂盛,这是多么难得和不同寻常的事情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紫阳庵风景的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怪石巉岩削未成:描述了紫阳庵周围的怪石,它们的形态奇特而险峻,仿佛刚刚被雕刻出来,还未完全成形。这里的“怪石”可能指的是紫阳庵附近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遗迹,它们因形状奇特或历史悠久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2. 紫阳风景十分清:表达了作者对紫阳庵附近环境的感受。这里的“紫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名或景点,也可能是泛指一个充满清新
注释: 1. 半生宦辙赖提携,况复劳君入梦思。 半生官场之路全靠你的扶持,更何况你竟然进入梦境中来想念我。 2. 丘壑只悬投老计,云霄敢望故人私。 我只担心自己会像山丘和山谷一样被悬挂起来,投老之计,也敢仰望故人的私心。 3. 缄诗写恨空传信,尊酒论交未可期。 我写诗表达对您的遗憾之情只能通过书信传达,而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否能够延续下去,现在还不能确定。 4. 安得微躯生羽翮
【注释】 赵伯颙:名不详,字伯颙,元丰二年(1079)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太常博士、尚书右司谏。次韵:即“同韵”,和诗的体裁之一。奉答:敬辞,指对方赠送的东西。 【译文】 船出发时长江上的浪已经平静,天公应为你戒飞廉。 三湘靠近接不到多少路,五岭遥看只有一条纤绳。 激励我提兵真想要奋起,如你辅佐郡守岂能淹留。 相逢不是耽欢乐,听说百姓也具瞻仰。 赏析:
【注释】 ①荠:荠菜。 ②有感二首:作者自题的两首七律,作于元和五年(810)。 ③蒙茸野荠:指长满野地的荠菜。 ④便付庖人入鼎尝:便让厨师把它放进锅里煮了。 ⑤蒲笋:用嫩茎裹着笋壳的腌菜。 ⑥调羹:用盐、酱油等调味。 ⑦居闲:在闲暇时。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诗人任监察御史时期。当时他因谏迎佛骨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心情郁郁不得志,因此对荠菜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第一句“十月江南天未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食荠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逐句释义: - 宦辙驱驰二十霜,迁官今喜到南荒。 注释:在官场上奔走了二十年,如今终于迁官到了南方荒僻之地。 - 消闲遂我吟诗兴,取乐留宾索酒尝。 注释:为了消磨闲暇时光,我开始吟诗作对;为招待来宾,我亲自斟酒品尝。 - 薇省漫言勋业减,金瓯谁覆姓名香。 注释:朝廷里有些人随便谈论功勋事业已经减少,但谁又能真正掩盖自己的功名和声誉呢? -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中描述了方伯六十三岁的生活和仕途。下面逐句进行注解: 1. 文犀宫锦照华颠,晚景风流似列仙。 - "文犀宫锦":形容方伯的生活奢华,如同皇宫中的珍宝一样。"文犀"指的是用珍珠制成的犀牛角,象征珍贵;"宫锦"指的是用各种色彩的丝绸做成的锦缎,象征华丽。 - "照华颠":指照耀着头顶,表示荣耀和尊贵。"华颠"是指头顶,常用来比喻地位或荣誉。 - "晚景":形容晚年的生活或成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乘间同谒梵王居,满眼风光画不如。" - 注释: 梵王居通常指寺庙,乘闲之余去拜访。"乘间"意为利用空闲时间,"同谒"表示一同前往。梵王居是佛教中的神祇居所,这里暗指寺庙或宗教场所。"满眼风光画不如"意味着在寺庙中看到的风景比任何画作都要美,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壮丽和不可复制的美。 - 赏析: 这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 万松夹道引肩舆,鸟道登登上碧虚。 - 吴地江山如绘画,宋家宫阙已丘墟。 - 风光满眼人难遇,岁月无情鬓易疏。 - 莫向尊前问名利,从来造物有乘除。 注释: 1. 万松夹道引肩舆:形容道路两旁长满松树,如同在山路上行走一样。"肩舆"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用人力推或马拉,此处指代的是乘坐这种交通工具的人。 2. 鸟道登登上碧虚:形容山路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