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诗句: 1. 提兵靖南蛮,三载兵始收。 译文:我奉命出征南方蛮族,历经三年终于平定了叛乱。 关键词:提兵(出兵)、靖南蛮(平定南方的蛮人叛乱)、三载(三年的时间)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平定叛乱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自己军事功绩的认可。 2. 吾民尚凋弊,所事惟田畴。 译文:我们百姓仍然贫穷困苦,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耕种农田。 关键词:吾民(我们的人民)、凋弊(贫穷困苦)、田畴(农田) 赏析
【注释】 沃壤:肥沃的土地。西成:指丰收。万顷馀:形容土地广阔。多稼:庄稼很多、丰盛。垂秋:接近秋天。农人:农民。毕:全部,尽。收穫:收割。坐见:坐着看到。比屋:每家。既足食:即“既无饥馑”,意思是说粮食充足。公家:官府。宽征:减免赋税。孝子:孝子,指孝顺的子女。荐时羞:献上时令的食物,这里特指新麦。供粢盛:用来祭祀宗庙或先祖。此诗写丰收景象和农家生活。 【赏析】
【注释】 伏龙:指山。 孝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神人指真穴:指山有神,是祖先的墓地。 长吁泪成血:悲痛欲绝,哭得泣不成声。 【赏析】 《陇头诗》共有十首,这是其中第十首。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东南的伏龙山蜿蜒起伏,仿佛凝结着生气;而山中又有先陇人的坟墓,他不禁想起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他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暮色苍茫,景色凄清,仿佛能看见祖先的面容,但想到亲人已逝,自己又无能为力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流光一何驶”:形容时间的流逝迅速,如同流水般不停歇。 - “冉冉芳岁阑”:芳岁的最后时刻悄然而至,意味着岁月渐老。 - “嗟我裨益疏,幽怀弗能宽”:感叹自己虽然有贡献但未能广泛施展才华,内心感到无法宽慰。 - “所幸封域内,物阜民且安”:庆幸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物资丰富,人民生活安定。 - “既习嘉礼成,聊此闲游观”:学习完礼仪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注释: 1. 淇园晴翠为前人题 - 淇园,指淇水之滨的园林;晴翠,形容绿色鲜明而生动;前人题,指的是古代文人留下的题词。 2. 芳莲出淤泥,红药翻雕阑 - 芳莲,即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红药,即芍药花,翻雕阑,形容花在栏杆上盛开。 3. 托根既匪固,尘滓亦弥漫 - 托根,指植物的根;匪固,不是固定不变的;尘滓,指尘埃和污垢。 4. 惊风将雨来
【注释】 六月九日:指初夏。卓午,太阳正中。三边:泛指边远地区。炎蒸:炎热。烦倦:疲倦。闲登:随意登上高处。须臾:一会儿。襟怀爽如冰:心情开朗如同冰清。轻罗:轻薄的丝织品。不可试:不适合穿。重衣:厚衣服。步还:回到厅堂。坐中堂:坐在厅堂中。萧然:形容清冷寂静。一青灯:一盏青油灯。因之发感叹:因此产生感慨。庶以知自惩:希望以此引以为戒。 【译文】 正午时分太阳火红耀眼,三边地区天气酷热异常
【注释】 三茅观:相传为古代仙人列子修炼成仙之处。 左迁:降职贬官。 致仕:退休。陈太常:指宋代太常少卿陈谊。致仕,辞去官职。 分韵:用韵文形式写诗。 西湖:指杭州西湖。在三茅观东面。 苍茫:茫茫苍苍,形容景色辽阔、模糊不清。 绝顶:山峰的顶端。 乔林:高大的树林。掩映:遮掩映衬。 百鸟:众多的鸟儿。 我尝:我曾。乘使车:指曾乘坐使者的车辆出使四方。 踪迹:足迹。穷:尽。 山川:山河湖川。周览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遐荒岁云徂,行役犹未休。——遥远的边荒岁月已过,仍要继续我的旅行。 2. 晨起戒舟子,理棹溯急流。——清晨起床后告诫船夫,整理桨划向湍急的河流。 3. 笳鼓声初喧,舳舻蔽江浮。——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开始响亮,船只遮蔽了整个江面。 4. 乱石白齿齿,激湍清浏浏。——杂乱的石块像牙齿一般交错排列,激荡的水声响彻耳旁。 5. 长风饱蒲帆,薄暮方始收。——长风使船帆饱满
夏太常碧梧翠竹图为林同寅季聪题 孤桐何亭亭,修竹亦袅袅。 孤梧桐:指高耸入云的梧桐树,比喻才高志远之士。 修竹:指挺拔有节的竹子,比喻品格高雅的人。 根株:指树木的根部。 泉石:指山泉和石头,常用来比喻清静、优美的环境。 相引:互相吸引。 云表:指云端之上。 乔枝:高大的树枝。 玄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翠葆:翠绿色的衣服(比喻青松翠竹)。 所嘉:值得赞美的。 清标:清廉正直的品质。 清标同
【注释】 儿(我):代称。故乡:指洛阳。畏斋:即王畏斋,名时敏,字畏斋,号东崖,河南洛阳人。明万历进士,授行人司行人,迁南京礼部主事,后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有《东崖遗集》。问乡旧:打听故乡的故旧。风神益明秀:意谓其精神面貌更加俊雅。华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西北。晴空:晴朗的天空。孤松立霜后:意谓华山上的松树在霜后挺立着。诗书老不倦:意谓他虽年迈仍好学不辍。日夕娱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