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一何奇,门与越山对。
西湖在何许,苍茫隐其背。
绝顶多楼台,从来几兴废。
乔林掩映好,百鸟声琐碎。
我尝乘使车,踪迹穷宇内。
山川亦周览,佳丽鲜可配。
来兹集良宾,顿觉精彩倍。
子瞻方谪宦,若水已勇退。
行藏虽匪同,心志总弗昧。
芳尊叙寒暄,新咏写肝肺。
琼林粲珠玉,但觉我形秽。
去去各勉旃,流芳踵先辈。
【注释】
三茅观:相传为古代仙人列子修炼成仙之处。
左迁:降职贬官。
致仕:退休。陈太常:指宋代太常少卿陈谊。致仕,辞去官职。
分韵:用韵文形式写诗。
西湖:指杭州西湖。在三茅观东面。
苍茫:茫茫苍苍,形容景色辽阔、模糊不清。
绝顶:山峰的顶端。
乔林:高大的树林。掩映:遮掩映衬。
百鸟:众多的鸟儿。
我尝:我曾。乘使车:指曾乘坐使者的车辆出使四方。
踪迹:足迹。穷:尽。
山川:山河湖川。周览:周游遍览。
佳丽:美好的人或物。鲜:少。
来兹集良宾:到这里聚集了贤良宾客。
顿觉精彩倍:顿时觉得光彩更加耀眼。
子瞻:苏轼的字。方谪宦,若水已勇退:苏轼当时正被贬谪为杭州通判,已经辞官归田了。
行藏:出处进退。匪同:不同。
心志总弗昧:但内心的意志和志向始终没有变。总:总是,总是不。
芳尊:美酒。叙寒暄:谈寒暄家常话。
新咏写肝肺:写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琼林:美丽的园林。粲珠玉:晶莹如玉。比喻珍贵。
去去各勉旃:各自努力啊!去去,即“去”。勉旃,勉励的意思。
流芳踵先辈:留传美名给先祖。踵,跟随。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的对象是陈谊。诗中对陈谊的才学和为人表示了高度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句“三茅一何奇”起笔不凡。三茅观,又称上阳宫、三茅君祠,是道教所奉神祇张天师的道场,建于东汉顺帝时期(126-145年)。这里称它为“奇”,既突出了其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盛况,又表现出诗人对它的仰慕之情。
颔联“西湖在何许,苍茫隐其背”紧承首句而来,描绘出三茅观与杭州西湖毗邻的地理位置关系,以及西湖的雄伟气势。
颈联“绝顶多楼台,从来几兴废”进一步描写三茅观中的楼台建筑,以及它们的兴废历程。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楼台建筑比作“绝顶”之“台”,将它们的历史变迁比作兴衰更替的过程,富有诗意。
尾联“乔林掩映好,百鸟声琐碎”则通过对三茅观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烘托出三茅观的幽雅宁静氛围。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周围的乔木比作“掩映”的树木,将鸟儿们欢快的鸣叫声比作“琐碎”的乐章,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诗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例如,他通过对比三茅观与西湖的地理位置关系,以及三茅观中的楼台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幽静、祥和的氛围;其次,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他将三茅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比喻为一位优雅的少女,将楼台建筑比喻为她婀娜多姿的身姿,将鸟儿们的鸣叫声比喻为她的舞步,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诗意;最后,诗人善于运用拟人手法来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活力。例如,他将乔木比作“掩映”的树木,将鸟儿们比作“琐碎”的乐章,都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