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大意如下: 曙光犹带腊馀寒,三素云开卜履端。 梅吐玉鳞明净榥,柳含金缕曳朱栏。 年丰未若征徭减,世泰先应网罟宽。 岁酒漫拈循故事,低头却愧野人冠。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第一句: 曙光犹带腊馀寒,三素云开卜履端。 解释: 曙光尚未消散,依然带有冬日的余寒,预示着春天将至,万物复苏。三素云指的是三种不同的云彩,可能是朝霞、晚霞或者云雾。“卜履端”是指新年伊始
“杰阁崔嵬踞水隈,长风疑送楚王台” —— 此句描绘了一座宏伟的杰阁,它矗立在水边,仿佛是楚王的故台。 “波澄玉镜窥鲛织,月涌珠宫识蚌胎” —— 此句通过比喻,将清澈的水面比作明亮的玉镜,而水中的鱼则如同织女一般在水中穿梭。月亮升起时,其光辉犹如珍珠宫殿般熠熠生辉,似乎能洞察蚌中的胚胎。 “东海蜃楼当槛出,西山霞绮照杯来” —— 此句描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东海之滨,蜃楼浮现
【注释】 瓯(ōu)闽岭:指福建的山脉。犊辕(dúyuán):车辕,这里代指官职。 儒林祭酒:即国子祭酒、国学博士。何胤(公元253-314):字文叔龙,会稽上虞人。鲁恭:指汉代鲁恭王刘余。《后汉书》载,汉末大乱,鲁恭王在山东时建学宫,立孔子像,并修治孔子墓,“天下学士靡然乡风”,故称其为“圣师”。五鬣松:指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种的五棵松树,相传为五色,故名。 【赏析】 《送洪学博之任永定》
诗句释义: - 万顷波澜一望收:形容海面宽阔,一眼望去波涛滚滚。 - 披襟顿豁古今愁:形容诗人在快风阁上放眼四望,所有忧愁都随之消散。 - 绕廊树影连遥溆:形容楼阁周围环绕着树木的影子,仿佛延伸到遥远的河边。 - 迎槛山光涌碧流:形容站在栏杆旁,可以看到山峦和河流交相辉映。 - 夹浦云归渔市晚:形容渔市的云彩随着夕阳西下而渐渐消失。 - 淞江雪满荻花秋:形容秋天的淞江被大雪覆盖,荻花盛开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准确判断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阐述。答题时先解释诗句意思,再分析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答案】 ①倦绣:疲倦地刺绣。②巡檐:徘徊在屋檐下。③宜男草、解语花:指代女子。④云殢(tī):被风飘绕。⑤湘浦:指潇水边(潇水从湖南省城邵阳市流经武冈,故名)。⑥那堪:怎堪
【解析】 “喜吴弘人闻夏归里兼怀汉槎”:高兴的是吴弘人听说夏天要回来了,同时怀念远在北方的友人。 【答案】 译文:春天来了,冰河融化了,鱼儿在水里游弋,你回来慰劳我吧!天公也让你老有所终,世道变得宽松了,你该好好享受一下吧!梅花坡的小路,是当年邀请莺儿来游玩的地方,竹院里新长出了一片阴翳,可以理一理那些蛀虫的书。亭伯那堪犹北滞,朔风回首更愁予。 赏析: 首联:写诗人听到朋友即将南归的消息
瓢笠萧然似退僧,每携书卷寄三乘。 注释:我像一位退隐的僧人,总是带着书卷,寄托于山水之间。 译文:我像一位退隐的僧人,总是带着书卷,寄托于山水之间。 庵荒昼给伊蒲饭,客散寒依丈室灯。 注释:当庵堂荒废无主时,我会去那里吃一顿粗茶淡饭;客人离去后,我便依靠主人家的灯火取暖。 译文:当庵堂荒废无主时,我会去那里吃一顿粗茶淡饭;客人离去后,我便依靠主人家的灯火取暖。 夹岸疏林明野烧,背村浅水出渔罾
第一首: 歌舞谁将纪梦华,园林罨画每兴嗟。 卧麟尚认前朝冢,起柳偏依处士家。 水带篆纹清不改,山横眉妩翠交加。 檐花故忤愁人意,时罥晴丝扑绛纱。 注释: 《遣兴二首其一》,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以咏史抒怀为主。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1. 歌舞谁将纪梦华:这句话的意思是“是谁记录了梦中的歌舞呢
【注释】清关:地名,在今河南信阳市境内。棐几:木制书案。蘋叶苕花:两种草本植物的叶子和花朵。刺眼新:形容色彩鲜艳夺目。银汞术:指炼丹之术。防愁:指排遣忧愁。青箑(jiàng):用青布做的伞。栗里巾车:指古代妇女的头巾、车子。吴差山下:指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打败后,其大夫季扎逃至山东吴城(在今山东吴县西南)。织帘人:织女,神话传说中织云锦的仙女。 【译文】清关的木制书案洁净无尘,苹叶苕花颜色鲜艳夺目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 1. 佛日长悬曲沼头,游鳞唼嚼苇花秋。 2. 风吹细浪舒文藻,月印寒沙起狎鸥。 3. 悦性已宽吞饵厄,忘机真失挺叉愁。 4. 白莲开处龙吟寂,濠上于今有十洲。 译文: 1. 佛日高悬在曲沼之头,游鱼嬉戏于苇叶之间。 2. 微风吹拂着细浪,仿佛舒展着华丽的文采,明月映照在冷清的河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