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诗句释义: 1. 兰气疏襟,竹声凉幕。卧枝红袅金钗落。 2. 五更残雨酒醒时,罗衾正似人情薄。 3. 帐烛香销,琴尊泪阁。梦来真悔重逢错。 4. 去年花落旧亭台,西风不减东风恶。 译文注释: - “兰气疏襟,竹声凉幕”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兰花的香气和竹叶的沙沙声营造出一种凉爽的氛围。 - “卧枝红袅金钗落”形容女子在沉睡中,她的发髻上插着金钗,随着她微微的呼吸,金钗轻轻掉落。 -
【注释】 官阁:即官署。 残酒单衣,残灯泪线:指诗人因思乡而落泪。残酒、单衣,形容诗人孤独凄凉的境遇;泪线,指眼泪纵横。 乱山挂雨尊前远:在雨中,群山环绕着江面,显得遥远。 江南水阔别离多:指江南地域广阔,离别之事很多。 断魂:形容极度悲痛。 管:管乐。 【译文】 我站在江边凝望着江上的景色,思念家乡,思绪纷飞。我的归心就像蜀地的云一样高飞,而我的梦却总是被吴地的波浪所染。
踏莎行 怯冷吟怀,禁秋倦眼,持杯佳兴随年浅。今宵风露浩然清,山堂寂寞无人管。 旧舞华清,新声香远,一般零落琼箫怨。嫦娥老去不知愁,年年循例开瑶殿。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本调有两体,一体双调九十五字,一体六十六字或六十八字。本词为六十八字体。 2. 怯冷:害怕寒冷。 3. 吟怀:吟咏情怀。 4. 禁秋:指秋天。 5. 佳兴:优美的兴致。 6. 年浅:时间短暂。 7. 山堂:指山寺中的殿堂
【注释】 癸酉:农历干支纪年名,指公元1233年。法缘,即佛缘,佛教用语,意指前世之因缘。尘缘,即人间缘分。 【赏析】 这首词作于作者出家后的第二年(公元1234年),当时他已到中年。 上片开头三句写临别时的情景。“踏莎行”是词牌名,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首句“碧海沉云”,用一“沉”字,写出了海天相接的景象,也写出了云彩低垂,天色阴沉的样子。“酸风破雁”,一个“酸”字
踏莎行·仲春拟雁别燕东阁梅残,落红万点。柳丝风绕黄金线。画檐双燕舞翩跹,年年窥社来庭院。 粉箨初成,梨花始艳。遥天别雁愁无限。萋萋芳草总销魂,参商隔面难为伴。 注释: 1. 东阁:指书房或书斋,此处代指诗人的住所。 2.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3. 拟雁别燕:模仿大雁和燕子分别时的情景。 4. 东阁梅残,落红万点:诗人站在书房中,看到窗外的梅花已经凋零殆尽,地上落满了红色的花瓣。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其情感。 “天巧玲珑,一团香雪。”句中“玲珑”二字,是写白莲之外形。白莲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如一块玉一般;又如一团雪,洁白无瑕。“香”,是说白莲的香气。“亭亭”二字,是写白莲的身姿。“亭亭”即高高直立的样子,此处是说白莲的身姿端庄秀丽、亭亭玉立。 “亭亭时恐东风折。”句中“时恐”一词,写出了诗人对白莲花的担忧之情
【解析】 这是一首七夕节感怀词,上片写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自己却独宿空房的愁怨;下片写秋景凄清,雁断音信杳然,更衬出自己孤苦无依的悲凉。全词抒情真切动人。 【答案】 译文:月儿明亮,轻云飘荡在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去年银河之畔寂寞惆怅,如今又见他们欢聚。花庭水榭、庭院深深,满眼都是秋色。衡阳雁声凄凉,音书全无消息,只有孤灯伴我到天明。 赏析: 首句“皓月初明”,是七夕之夜,月亮特别圆明
踏莎行·石声太守属题,即请顾误 雀舫迎花,骊尊倚树。啼莺无计留人住,满江春水是恩波,离心争逐轻帆去。 古驿分携,晴沙细语。灯窗重订巴山雨,新词书遍去思碑,暮云冉冉东皋路。 注释:在石头上的船(雀舫)迎着花儿,骊山上的尊(酒器)倚靠在树上,黄莺也没法挽留他,因为流水带走了恩情和思念,所以人们纷纷追随那轻快的船儿而去。在驿站里分别,在晴沙上细语交谈,在灯下重新订定巴山雨的诗词,写满了思念亲人的诗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醉鹤幽怀,品鸾凄调。青袍旧泪知多少? 【注释】: - 醉鹤幽怀:比喻自己心境如醉如狂,深沉内敛。 - 品鸾凄调:形容歌声哀婉动人,如同品鉴鸾凤的音调。 - 青袍:通常指古代官员所穿的青色官服,此处用以形容诗人的服饰。 - 旧泪:指过去因悲伤、失落而流下的泪水。 - 知多少:表示对过去经历或情感的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 - 梦回谁倚十三楼:描述在梦中回到过去的场景
踏莎行 · 题陈文忠公遗集 【注释】 宣室:汉代皇宫,皇帝坐朝议事处。 神京惨变:神京城被金兵攻破,国破家亡,令人悲痛。 江湖魏阙:指朝廷和地方官。 南园后抗古人风:在南宋灭亡之后,依然能保持高尚的节操和风范。 西门归死慈亲面:以身殉国,死在亲人面前。 圜(yuán)户琴歌:指弹奏《阳关三叠》等曲调的琴声。云淙词卷:指写有《清平乐》、《水调歌头》等词的卷轴。 珠江:指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泛指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