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仁
丙寅岁春,送崇邑判簿刘宗文朝京佐邑由来宰邑同,一从堂上咏南风。 十年岩穴消沈外,百里人烟笑语中。 问俗更思延野老,亲贤频欲适儒宫。 仙舟忽报朝天去,归日棠阴满路浓。 注释: 1. 丙寅岁春:丙寅年春天。2. 送崇邑判簿刘宗文朝京:送朋友刘宗文到京城去。 3. 佐邑由来宰邑同:自古以来,做县官和治理一个县是一样的。4. 一从堂上咏南风:从此,我赞美南方的春风。5. 十年岩穴消沈外:十年来
酬答启东明上人诗画之惠 上人自是赞休徒,风雨重逢世事殊。 竹寺每怀尊宿健,草堂能忆故人无。 三年艾起烟霞疾,八法书存竹石图。 他日相思回首处,白云千丈一峰孤。 注释: 上人自是赞休徒:上人(即作者)自然是赞美那些隐居修行的人。 风雨重逢世 事殊:指在风雨中再次相逢,世事已大不相同了。 竹寺每怀尊宿健:每(měi)次(rú cì)怀念(对过去的回忆或思念),尊敬(敬仰)的前辈高人。 草堂能忆故人无
这首诗是诗人对张簿的答诗,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与人为善的态度。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野人不识学为官,终老荷衣分所安: - 野人:指作者自己,自称不谙世事的人。 - 识:了解。 - 学为官:指在官场中做事或担任官职。 - 终老:指一生。 - 荷衣:荷叶制成的衣服,借以自喻,表示自己不慕荣华,淡泊名利。 - 分所安:根据个人情况和能力所能适应和满足的地方。 2. 泉石尽堪供啸傲
【译文】 老狂夫已闲杀于草堂,世上穷愁尽拨除。 壮志岂期游汗漫?轻身今欲托玄虚。 市廛不入佯多病,道侣相安可久居。 揽结林泉清气在,不知诗兴近何如。 【注释】 1. 寄老泉:即《寄题天台张炼师山池》中的“天台”一词。天台山,浙江天台县,为佛教名山之一。张炼师,名炼师,唐代著名道士,隐居于天台山中,有很高的道教造诣。 2. “草堂闲杀老狂夫”,草堂:这里指作者的住所,也泛指山林草野之地。 3.
寄刘彦炳 九曲溪头问草堂,名山不隐又还乡。 画船邀客湖光近,金刹题诗竹影凉。 帷幄十年心最苦,幅巾三径意何长。 不知听罢山阳笛,泪向南云落几行。 诗句释义 - 九曲溪头问草堂:在九曲溪头的草堂前提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名山不隐又还乡:即使隐居名山,也不愿远离故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画船邀客湖光近:邀请友人一起游湖赏景。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 -
诗句逐句释义 1. 携手琅琊饮酿泉 - 这一句描述了和陈德甫一起在琅琊这个地方,享受着清泉的酿造。"携手"意味着两人在一起,"琅琊"是一个地名,可能是指山名或地名,"酿泉"指的是用泉水来浸泡酒。 2. 别来书札罢流传 - 这里表达了自从他们分开以来,书信已经停止了流通。"别来"表示自从他们分开以来,"书札"指的是书信,"罢流传"意味着停止流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 3. 三山海水连春树 -
诗句解读 1 皓首山林草大玄,鹤书徵起又归田。 - 注释:年老时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直到收到征召令后才回到朝廷。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一窝自得尧夫乐,三策谁知贾谊贤。 - 注释:在隐居的生活中,我得到了像尧帝那样的快乐,但我不知道如何制定策略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才华未被认可和利用的无奈。 3. 空有墓碑临道路
这首诗的原文是: 《次韵答张簿》 苦热休嫌褦襶过,欲询为况近如何。 陶公莲社当寻伴,杜老花溪许放歌。 正乏酒钱谁送与,又添诗债费催科。 苍头不识相观善,牢闭柴门畏客多。 注释: 苦热休嫌褦襶过:形容天气炎热,不必嫌弃自己的体形瘦小。褦襶(yīn)过,指身体瘦弱。 欲询为况近如何:想要询问你近来的情况怎么样。为况,代词,你。 陶公莲社:指东晋陶渊明的莲社,他常与朋友们在荷塘中饮酒赋诗。 杜老花溪
注释: 行人即将出发,在重重的盘桓之间徘徊不定,一夜西风吹得我枕头都不安。 我的行为举止可效仿贤圣,天亲近的人不用思念我离别的艰难。 松树荒芜了先人的墓地,宜于秋天打扫;菊花盛开,正好满足我每日的晚餐。 仰望天边的云彩,万里之遥,只能等待南来的大雁传书来看。 赏析: 此诗为送别友人之作。首联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交代饯别的背景。“重盘桓”指饯别宴上的热闹场面,“枕不安”则写出诗人内心的依依不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几年韬隐武夷山” 注释: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道教文化圣地。"韬隐藏"意味着隐居不问世事,"山"则是武夷山的代称。 译文: 我已经在武夷山下隐居数年,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过着清静的生活。 2. “肯向秋风换壮颜” 注释: "秋风"常用来比喻岁月、时间或人生的变迁。"壮颜"指的是强健的体魄。 译文: 我不愿意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改变自己强壮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