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贞仪
点绛唇·送别衡阳夫人 草绿西园,啼莺留得神仙住。挪花搓絮。同把春光度。 忽赋归与,蓦起愁千缕。斜阳暮。凄凄烟树。遮断孤帆处。 注释: 1. 草绿西园:草地变绿,西园(即园林)的景色。 2. 啼莺:黄鹂在树上鸣叫。 3. 神仙住:形容景色如仙境般美丽迷人,仿佛神仙在此居住。 4. 挪花搓絮:用手将花草揉成团,搓成絮状。 5. 度:度过,享受。 6. 归与:告别。 7. 蓦起:突然产生。 8.
诗句输出: 放棹向兰塘,共爱芳心浅。 折断藕中丝,虽长不及茧。 译文输出: 驾着船儿向美丽的兰塘驶去,我们都喜爱那娇嫩的莲花心。虽然可以折断藕中的丝线,但它们的长度却永远比不上茧。 注释输出: - 这首诗是清代江苏如皋人范贞仪创作的五言绝句。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兰塘的景色和感情。 - “放棹”指的是驾着船只,“向兰塘”则表明作者的方向是向着兰塘。 - “共爱”表达了作者与其他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在原文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语句在全诗的位置出发,分析其与其他诗句的关系,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效果,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归纳总结。 “亭柳。亭柳”是说杨柳依旧亭台边。“昔日青青在否”,意思是往日里那青青的杨柳现在在哪里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柔丝别绪怜生
诗句原文: 对镜 匣里青铜久闭藏,暂时相对转心伤。 飞蓬欲化三秋草,瘦骨真成百炼钢。 香阁梦回山月冷,玉台人去鹤书荒。 薛媛欲写丹青寄,天上人间恨渺茫。 译文: 在镜前,我长久地凝视着自己,心中涌起了深深的忧愁和痛苦。就像飞蓬草渴望化为秋天的野草一样,我也渴望能够摆脱这束缚自己的困境。我的骨骼虽然变得坚硬如钢铁,但我的内心却依然脆弱不堪,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当我在香阁中梦回,看到山中明月的冷清
【解析】 此诗是写景抒情的,但又不是一般的咏物言志。诗人在描写春日经理绿雪山房时,巧妙地用拟人手法把山房写得有情有义,从而抒发自己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全诗以议论开篇,接着写山房,然后写山花与山房的关系,最后写伯劳鸟。全诗以议论开头,接着写山房,然后写山花与山房的关系,最后写伯劳鸟。 “荒馆经时未启扉”:荒废的书房已很长时间没有打开门了。 “眼前烟景与心违”:眼前的景色同自己的心意不符。
归来绿暗荒村草,冷雨风飘。 短梦香消。 繐帐灯昏伴寂寥。 箕裘有子才堪继,画荻晨朝。 续绩中宵。 苦志辛勤论逸劳
荒草亲删。 青松手植,郁郁空山。 雨䨛如珠,风芒似箭,扑面禁寒。 前村云暗层峦。 望竹树、溪桥烟雾闲。 欲去还留,瞻伊顾盼,清泪能乾
鸟雀喧阗,亭台闭阒。 窗儿坐得残阳黑。 孤帆灯影应无眠,江风凄咽渔舟笛。 藉君林下风清,消我回肠痴癖。 而今依旧,重叠新愁入。 何日梨花酒,再听夫人瑟
半篙春水搦蓝罗。 嫩烟拖。 皱微波。 点点丝丝、细雨又相和。 比我今朝双眼泪,流不尽,是谁多。 韶华锦片任闲过。 蹙愁蛾。 奈愁何。 忆得年时、此夜正酣歌。 戏彩含饴灯似昼,难道是,在南柯
水绘馀春,有数朵、瑶台琼蕊。 横钩秀月,清影绿窗云碎。 萧疏冷韵,犹带孤山风味。 金闺里。 任香沾绣幕,妆添眉翠。 怜伊无限柔情,倩青鸟慇勤,折来相寄。 新诗玉润,谁赏谢庭风絮。 当年携手,记分韵、联题花底。 今非矣。 怀人想、雕阑闷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