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注释】 径山:在浙江省绍兴市,相传为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所建。夏:指佛教的“三时教”,即禅、定、慧。上中下座:指禅宗的修行次第。健:强健。运瓦搬椽:喻指修行中的体悟与实践。善贾者不停死货:喻指不拘泥于传统的修行法门,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译文】 今天径山结夏,不分上下座次。 身体强健则运瓦搬椽,身体困顿便横眠倒卧。 谁能管你孔夫子李老君或胡达磨,善于经商的人不会停止卖不值钱的商品。
【注释】偈颂:此功德海无边际,流出当人一念中。 一念真心充法界,当知福报亦无穷。 此功德海无边际,流出当人一念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佛性如大海一般广大无边。 一念真心充法界,当知福报亦无穷。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只要心中充满真诚的一念,就能充盈整个法界,知道福报也会无穷无尽。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佛教中的“一念”,认为只要心存善念,就能得到无尽的福报。这种思想强调了内心的修行和道德的重要性
注释:老冻(冻害)我,猛利如虎狼。 威凛万壑风,眼摇百步光。 我昔(以前)编其须(胡须),脱命于毫芒。 至今数十载,毒恨不可忘。 此世后世永永不愿见,临风誓此一炉香。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自己遭遇不幸的诗。诗人在寒冷的地方生长,受到大自然的严峻考验。他的头发、胡须都受冻损伤害。但是,这些困难没有能打败他,反而锻炼出他的顽强意志。他曾经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摆脱了困境,现在回忆起过去的斗争
注释:千山万峰犹如浓墨泼洒,深深遮住了我的视线。十条或五条小溪深到腰部。只有山翁喜气洋洋地与我相迎,我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感到惭愧。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的前两句写远望所见的景色,山峰如浓墨般涂抹在天空中,深到几乎遮住了视线。接着写走近寺院的感受,小溪流经山谷,深到腰部,只有山翁(指寺庙里的老和尚)热情迎接。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感受,“且道还有所得也无
【注释】 黄菊:指菊花,这里代指秋天。 剪剪金:形容菊花的颜色鲜艳。 幽思:深藏的思念。 一吟:作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赏菊时的感受。开篇以“黄菊新开”点题,接着用“剪剪金”来形容菊花的色泽。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对佳节的喜爱。但是,由于诗人心中有着许多未尽的哀愁和感慨,所以虽然眼前是美好的秋景,却无法抑制内心的忧伤和孤独,只能默默无语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诗句释义 1 时节不相饶:指时间不允许,即时间紧迫。 2. 未闻桐叶落:没有听到桐树落叶的声音。 3. 已觉稻香飘:已经能闻到稻谷的香味。 4. 泣露蝉声咽:形容秋天夜晚,蝉在露水中鸣叫声音低沉而哀伤。 5. 迎秋雁影遥:形容秋天的景象,远处的雁群飞行,给人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感觉。 6. 有谁相共委:询问是否有人和我一起承担这份孤独和寂寞。 7. 突兀对凌霄
【注释】 偈:佛经中的一种说教形式。 生个老妖孽:出生时是个大妖怪。 殃害大地人:给大地人民带来灾祸。 屈无处雪:冤情无处申辩。 打不杀:无法打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赞云门寺的偈文。 前两句“昔年当此日,生个老妖孽”,说的是云门寺的建立者慧能和尚,在唐朝初年(公元670年)来到韶州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市附近),当时这里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
注释: 1. 偈颂七十六首其十九:这是佛教的一种文体,用于诵读佛经,以表达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 2. 十五日以前:十五日之前,表示在十五日之前的时间里。 3. 常在途中:经常在路上行走。 4. 不离家舍:没有离开家,仍然在家中。 5. 十五日以后:十五日之后,表示在某个特定的日期之后。 6. 常在家舍:经常在家里。 7. 不离途中:不离开路上,仍然在路上。 8. 跛跛挈挈: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诗句释义 1 六月火边坐:这里指的是在夏季的炎热中坐在火旁(可能指的是有风扇或空调的地方)。火边坐可能意味着在炎热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或者寻找凉爽。 2. 三冬水里走:冬天通常很冷,而这里的“水里走”可能意味着在冰冷的水里行走,可能指冷水浴或者冬季运动等。 3. 怒中呈笑面:在愤怒或生气的时候展现出笑容。这表达了一种在压力下保持积极态度的能力。 4. 闹处伸毛手:在喧闹或混乱的地方伸出双手
【注释】 一阳来复,万汇发生:万物都恢复了生机。一阳指冬至后第一个阳生的日子,即立春时节,万物开始生长复苏;万汇指一切生物和植物,发生指复苏生长。 寒谷回春,冰河解冻:寒冷的山谷变暖了,结冰的河流也融化开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变化的七言绝句。首句“一阳来复”四字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冬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此时阳气开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