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注释:人们互相看对方,如同烈火照自己。不要混杂在一起,忘记彼此的分别和区别。 赏析:这首诗是《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中第二十七首,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损害他人的利益的哲学思想。诗中的“火”、“彼我”等关键词也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雪峰辊三个木毬,禾山老一味打鼓。 海水扬波,须弥作舞。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诗句逐句翻译与解读: 1. 云从龙,风从虎 - 云和龙:这里象征权威和力量。 - 风和虎:同样表示强大的动力和影响力。 - 圣人作而万物睹:圣人的作为或行动使得所有事物都显现其本质。 2. 雪峰辊三个木毬 - 雪峰:比喻某种高超或难以理解的境界。 - 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从意象、表现手法、情感等角度展开分析。“老胡半夜见明星,瞎却平生两眼睛”的意思是:在半夜里看到星星,原来瞎了一生的眼睛。“老胡”是诗人的自称;“半夜”、“明星”是诗中的时间与空间背景;“瞎却”是说“瞎了”。这两句写诗人半夜里忽然看见星星,感到惊异。“瞎却”即“瞎了”,是说“瞎了一生的眼睛”
【注释】谷类作物、豆类作物都成熟了,吃粥、吃饭都有余了。仰起头来观看天空,两手抚摸着肚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农民喜悦之情。诗人在丰收季节,看到粮食丰产,生活富裕,心情非常高兴。于是抬头仰望天空,用手摸着肚子,表现出他满足、愉快的心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民劳动成果的诗。它以朴素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大自然赐予的丰收的喜悦和自豪感。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每句五字一句,节奏鲜明而和谐
释义: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满月当空照。 半夜里月光明亮如昼,到了天亮却看不见月亮。 你如果取了耳朵而丢了眼,听觉就灵敏; 你如果舍了耳朵而丢了眼睛,视觉就很敏锐。 你看那老长沙的张大千,他画的虎比真的虎还要大, 人们都说他是个“老龙王”,原来却是一只“小老虎”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一不得收,二不得放。 是则迦叶擎拳,非则阿难合掌,志公不是闲和尚。 注释: - “不得收”和“不得放”指的是禅宗中的“不立文字”思想,即不通过言语来传授教义。 - “迦叶”和“阿难”是佛教中两位重要的弟子,前者以手势表达,后者以手掌表示。 - “擎拳”指迦叶的手势,表现出一种恭敬的态度。 - “合掌”指阿难的手势,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 - “志公”是禅宗中的一个高僧
【注释】 和麸:用面粉和面。 粜(tiào)面:卖粮。 夹糠炊米:掺糠蒸饭。 謼(wēi):同“讳”,隐讳,欺骗。 觑(qù):偷看。 直得:直译过来。即直译过来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剥削者残酷剥削劳动者的诗。首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剥削者的凶残面目。第二句进一步揭露了剥削者的奸诈、狡猾。最后两句写劳动者在半夜三更被剥削者欺压、剥削,不敢吭声。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形象
【注释】 衲僧:即和尚。衲,是旧时对和尚的称呼。 了无定度:没有固定的方法、规律。 握土成金:把泥土变成金子。 握金成土:把金子变成泥土。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门中“悟法”的诗。“衲僧用处,了无定度”,说明佛教禅宗悟法的机缘,没有一定的法则可以遵循。“握土成金,握金成土”,比喻禅宗修行者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实践,能够将外在的物质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从而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境界
【注释】 1. 偈颂:佛教禅宗用语。偈,梵语音译,意为“颂诗”,为佛经中的唱诵文。此指佛教徒诵读的颂文。 2. 鹤唳于天:鹤在天空中鸣叫。 3. 鱼跃于渊:鱼在深渊中跳跃。 4. 涵波泳月:波涛里游泳,月光照耀着水面。 5. 乘云驭风:驾着云驾着风。 6. 南泉:地名。 【赏析】 《鹤》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摹鹤的体态和动作,表达了对自由奔放、超脱世俗的向往之情。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注释】 春日迟迟,春风浩浩——春日,春天。迟迟,迟缓的样子。春风,温暖的风。浩浩,广阔的样子。 灵利衲僧,点即不到——灵利衲僧,指一位名叫灵利的和尚和一位名叫衲僧的行者。点即不到,意谓和尚和行者都没有到。即,就是。 唯有东村王大翁,放牛吃我溪边草——只有东村王大翁在放牛,吃我溪边生长的野草。东村,指作者居住的小村庄。王大翁,作者的朋友。放牛,指放牧。吃,动词。我溪边草,指溪旁的草。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