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理解。如“得道无馀事,游方有几年”,这是说学佛修道之人,一旦悟性了却万缘,便可以逍遥自在,无所牵绊,无须再四处奔波求法了;“初祖昔曾诀,赵州今已仙”意思是:当初禅门始祖慧可曾向六祖慧能告辞,如今赵州从谂大师也成了仙去;“进修方且学,拂荡未须传”意谓:修行的人尚且在进修学习中,那些禅宗的机锋棒喝之类的方法,也不必再去传授了。 【答案】
诗中“六祖”指的是禅宗六代祖师中的第六位——慧能大师。此诗为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句原文及注释: - 妙了形神更有人,不须捐下梦中身。 - 逍遥便作丹台客,谁悟三丹有二真。 2. 逐句释义: - “妙了形神更有人,不须捐下梦中身。”:形容六祖在领悟佛教真理后,超越了世俗的身体和心灵界限。他达到了一种超越的境界,不再需要通过梦境来体验生活或修行。 -
【注释】 朝元阁:即华清宫的阁楼。 晓来:早晨的时候。 都入长杨作雨声:长杨,指汉时皇家园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作雨声,比喻秋风扫落叶的声音。 【赏析】 首句“东别家山”四字,写诗人辞别家乡的情景。“家山”,这里泛指故乡。诗人从家乡出来,到华清宫去朝见皇帝。这“十六程”指的是从洛阳出发到华清宫的路程,也就是从洛阳到华清宫的路程,有十六里之多。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远涉他乡,离家日久思归的心情。
《六祖传付偈颂》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六祖传授的意境,体现了佛教禅宗的精神。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译文和赏析: 1. 逐句解读: - 受果时来合见仙:指在正确的时刻,人们可以遇见真正的佛性,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受果”可能指的是领悟佛法后的收获或成就。 - 香山禅定想多年:香山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点,如禅宗的圣地之一,而“禅定”则代表一种修行状态
【注释】 雷击:指雷电击中,比喻突然发生的变故。 南剑州谯门柱:南剑州(治所在今福建南平),谯门,即谯楼,是古代城门上瞭望报时的高楼。 天公:天上的神仙或神意。有意无意:表示神的旨意或行为不明确。 卧龙:指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人称卧龙先生。 亨衢:通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亨,大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谪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以下是对《六祖传付偈颂 其四》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从来生灭本因心”:自古以来,生与死的本质都是一个原因,这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 2. “旁出纷纷没处寻”:旁出的问题和纷争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寻找解决之道。 3. “无性无心方是道”:没有固定本质和中心思想才是真正的道理。 4. “执空谁可脱浮沉”:谁能够摆脱这种虚幻不实的状态,从纷扰中解脱出来? 译文
贻儒生 含章缘俊雅,发理自聪明。 德行孔庭秀,公卿唐彀英。 博嫌愚作弊,文恐伪为情。 御世教方盛,动人风更清。 反三虽稍悟,得一岂须惊。 竟置伊周列,难忘齐鲁生。 注释: 1. 含章:含有美德,指才华横溢。2. 发理:指才华的发挥。3. 德行:指道德品质。4. 孔庭:即孔府,古代孔子的家室,此处借指儒家学派。5. 唐彀英:唐代大臣,以公正廉洁著称。6. 博嫌:指博取私利。7. 文
悟性与真谛 在《六祖传付偈颂 其八》中,诗人黄裳以简练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禅宗六祖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本质和修行成果的理解。 “大事从来夙有因”意味着所有的大业和重要的事情都早有其前因和预兆。这是对人生经历和宇宙法则的一种深刻理解,暗示着所有伟大成就的背后都有其必然性和必然性的存在。 “太空全是气精神”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个主题。这里将宇宙形容为充满了能量和活力的空间
【译文】 六祖传授的诗歌中,有一首叫做《偈颂其九》,是六祖慧能的诗句:“圆妙高人觉已通,便辞归去谩参同。一篇证道谁能赛?不谓唐僧有此风。” 注释:此诗表达了六祖慧能对禅宗的理解和实践,以及他对弟子的期望和鼓励。 赏析:这首诗以禅宗的修行为主题,强调了“圆妙”和“觉”的重要性。六祖慧能认为,要成为一位真正的禅师,需要具备“圆妙”的智慧和“觉”的能力。他通过自己的修行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注释:六祖传授的偈颂,其中第十首。六祖是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 道果天成岂可猜,圆光何处更寻台。 性为妙种心为地,况有慈云作雨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六祖慧能的诗。它以"道果天成岂可猜,圆光何处更寻台。"开篇,表达了对六祖慧能高深莫测、难以捉摸的敬仰之情。接着,"性为妙种心为地,况有慈云作雨来"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六祖慧能的慈悲本性和高尚品德。最后,通过"况有慈云作雨来"这一形象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