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瑩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概括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把握诗中的主要意象、重要诗句以及诗歌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结合着题目中的提示信息分析思考,仔细体会诗歌的基本内涵。 “感怀杂诗”表明本诗为诗人的杂感之作。首句“海上妖星二十年”,写诗人对海上的异域风情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将军韬箭靖烽烟”写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如何带砺昭青史”,“青史”代指历史
尘海千年一饷时,金丹未就鬓如丝。 欲寻旧日蓬壶侣,碧草琅玕又几枝。 诗意解析: 1. 尘海:“尘海”在这里比喻世间的纷扰和世俗的繁华,象征着人世间的名利场和权谋斗争,如同被尘埃覆盖的大海,难以辨认方向。 2. 千年一饷时:“千”字用来形容时间之长,而“一饷”则表示时间的短暂,暗示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往往在短暂的时间内便失去了本真。 3. 金丹未就鬓如丝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景熙所作,描绘了一个内迁至惠安的历史事件。下面是逐句的释义与译文: 泰逮(tài dài)
海外较阅 译文赏析 将军大施出千营,马上弓弦霹雳声。肉食何能知慷慨,酒徒偏觉意纵横。旌旗闪自云中暗,鼓角惊从海底鸣。竞道楼船横万里,据鞍谁是倚长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壮观景象。诗句通过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细节,展现了战场的激烈与宏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境。将军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深沉的责任感通过诗句传达出来,而“肉食何能知慷慨”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缺乏爱国情感的讽刺。整体上
``` 赠安道士 兰台铜柱两茫然,梦里犹闻劝学仙。 底事焚香更惆怅,飘零海外已三年? 注释: - 兰台铜柱:指古代的兰台铜柱,是古代用来测量天地距离的工具。 - 梦:这里指做梦,梦中听到劝学仙的声音。 - 底事:原因何在? - 焚香:烧香,是一种祭祀仪式,通常用于表达敬意和祈求神灵保佑。 - 惆怅:感到悲伤或失望。 - 飘零:形容漂泊不定,四处流浪。 - 海外:这里指遥远的海外之地。 - 三年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注意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本题中要抓住诗句中的重要信息点,如“跃马横戈百战功”,这是对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赞扬,“海云东”是形容将士们的英勇气概,“毅魄犹能万里雄”是说他们的英勇事迹将千古传颂,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 【答案】 跃马横戈,百战功成,雄心壮志消磨殆尽。流沙之地,孤城坚守,勇士壮烈而死。 译文:
《送张霞翥内渡》是清代诗人姚莹的一首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张霞翥内渡的深情送别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 - 第一句:“漫言万里掣长鲸,一夕天涯白发生。”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张霞翥即将离开的情景,他可能像长鲸一样在万里之外驰骋,而当他回到故土时,可能会感到岁月如白发般迅速流逝。 - 赏析:此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张霞翥在外奋斗的赞美和对其归来时变化的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句分解,然后逐句解释,最后再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及语境分析。 “六州铁铸此生错”,六州:泛指全国。六州的铁铸造了一生的错误。错:错误。 “百炼钢为绕指柔”,百炼:多次炼制。绕指柔:形容柔顺。 “稷下更无驺子说”,稷下:古代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邹子:战国时期齐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驺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赏析诗人情感。本题中,“海外功名泡影如”意思是功名富贵犹如海中的泡沫,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群公网岂漏游鱼”意为朝廷的大网怎么会漏掉游鱼呢?这是说朝廷的网不会漏掉自己的。从诗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作者的乐观自信。 译文:功名富贵就像海中的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灭
【注释】 得家兄伯符书,言葬事未就:收到哥哥伯符寄来的书信,得知他去世了,但安葬之事还没有办妥。 断肠骨肉死生分:伤心到了极点,亲人的生死离合已经无法分辨。 偷息为留身养母: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暂时苟活。 买山还葬事贻君:用购买山岭的方式为自己安葬,以留下给兄长的纪念。 贫儒岂作三公计:一个贫穷的读书人怎么能够想到成为像司马相如那样有权势的人呢? 荒殡何艰七尺坟:荒废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