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瑩
诗句:三年瘴雾变朱颜,偶款柴荆欲闭关。 译文:这三年的瘴气和烟雾让我的面容变得憔悴,我偶然在柴门前停下脚步想要闭门不出。 赏析: 诗人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时,用“变朱颜”和“欲闭关”两个词组描绘了他在长期瘴气影响下身心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要逃离这种环境、寻求安宁的决心。"祗觉山川皆海外" 和 "不知身世尚人间" 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认知。前者表现了他对外界世界的疏远感
注释:江边的燕子飞来飞去,正是暮雨时分;吴地的女子在船中划桨,因为春光易逝而惜春心切。可怜那无数长桥柳树,都为东风的吹拂而垂下枝条。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九首》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美景图,通过对燕、莺、柳、桃等春天景物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十 男儿三十那言老,华发萧萧总欲斑。 举世咸歌太平日,一身常似乱离间。 已无旧业随流水,尚有高堂隔故山。 笑煞珠江来往艇,六年载汝不曾间。 注释: 1. “男儿”三句:意谓男子三十岁应是壮年时期,但作者却认为人到三十应当知老之将至,头发花白,满头华发,总是显得斑斑点点。 2. “举世”两句:指天下人都歌颂太平盛世,自己却常觉得像身处乱世之中一般。 3. “已无”两句
马融不见十春秋,海外开缄倍黯神。 谪宦身从黑水塞,还家泪尽白头亲。 虫鱼训诂存多少,薏苡明珠任赝真。 底事远游能惜费,更披裋褐向风尘? 注释: 1. 得马元伯书,喜得归里,闻又有岭南之游:得到马融的信,很高兴能回家乡,听说又要去岭南游玩。马融是作者的朋友,他给作者寄来了书信,让作者很高兴。 2. 马融不见十经春,海外开缄倍黯神:马融已经不见十个春秋了,海外收到他的信,更加黯然神伤。 3.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关键信息,分析关键词语含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分析。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首联“三绝谁如顾虎头,十年不见使人愁”,意思是说,谁能超过顾恺之画虎的三绝,十年不见了,令人发愁;颔联“无端海外逢青眼,相对尊前敝黑裘”的意思是,无缘无故地在海外遇见你那明亮的眼睛,在酒杯旁边,你穿着破旧的黑皮衣;颈联“世事沈沦从逝水,诗情笑傲寄扁舟”
蚤岁:早年。 蚤(zǎo):早,年轻时。 功名欲擅奇:功名欲想独占奇功。 横海:大海。 绝天涯:远离人间。 谁言:何人,谁说。 破浪乘风客:指扬帆破浪,乘风而行的航海人。 垂髫(tiáo):古代称未成年儿童,此处泛指小孩。 问字儿:指请教学者。 金蝉:比喻有才德的人。 腐儒门户:旧时读书人的门户之见,形容见识短浅、拘泥古训。 仳离:分离,这里指彼此不和。 一饭:指一顿饭的时间;喻微薄的待遇。
永福寺 扫地焚香我未能,偶逢胜处觅山僧。 钟堂饭罢梦应了,臼米舂完筛不曾。 三日耳聋须竖拂,当时鼻痛误传镫。 禅房独自经行遍,惟有铃声是大乘。 注释: 1. 扫地焚香我未能,偶逢胜处觅山僧。 - "扫地焚香我未能":我未能打扫干净地面和烧香。 - "偶逢胜处觅山僧":偶尔遇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去寻找当地的僧人。 2. 钟堂饭罢梦应了,臼米舂完筛不曾。 - "钟堂饭罢梦应了"
舟过大黄浦得便风 东风吹我海门遥,十斛蒲帆饱未消。 水底怪龙争吐日,天边雌霓急吞潮。 石溪短塔才能见,黄浦来船不可招。 快意人生几回事,苦烦昨日住山桥。 【注释】1. 大黄浦:即今上海境内的大河浦。 2. 海门:指东海之滨的海门港。3. 蒲帆:用蒲草编织的船帆,因以“蒲帆”代指船。4. 怪龙:暗指江底潜伏的水怪。5. 雄霓:“雌霓”的别称,即彩虹,这里指天上的虹霓。6. 石溪、短塔、黄浦、来船
【注释】 一帆风雨过扬州:从平山堂归饮方氏余庐 行屐匆匆得暂游:急忙的行程,只有短暂的停留 九月寒江闻玉笛:在九月的寒冷江面上听到悠扬的笛声 几人歌吹在迷楼:几个人在迷楼中欢歌跳舞 题诗杜牧帘初卷:杜牧的画卷刚刚展开 好客陈遵辖正投:陈遵是古代的一个名士,他的马车停在门前 明日西湖还贳酒,金樽银烛忆淹留:明天我还要到西湖去,用金杯盛着美酒和银蜡烛来回忆这次短暂的停留。 赏析:
晓起,日初上,怀想远方的挚友,不禁心绪万千。 “容久因循惯,园荒岁月侵”,岁月如梭,昔日的园地已荒芜不堪,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遥远。 “寒花依白日”,在寒冷的阳光下,那些孤独而坚韧的花朵,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坚持。 “黄叶下疏林”,秋天的落叶纷纷扬扬地落下,它们铺满了通往远方的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然而,正是这艰辛和挑战,铸就了我们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岂有故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