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令仪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所以需要对全词的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进行理解。 此词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因思念远方的丈夫而愁苦无眠。下片抒写离恨别情。 起句“愁无着”,即没有地方可以安身。“画眉人去伤离索”,意谓画眉的人一走了之,更让人伤心欲绝、心如刀割。“伤离索”是双关语,既指画眉离去,又喻指丈夫离别。“芳尘凝榭,绿苔生阁”,意谓庭院里的落花被风飘荡
【注释】 风入松:词牌名。 秋花:指菊花。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 苔阴:苔藓上的阴影,这里代指秋天的景色。 微雨薄寒:小雨、凉风。 斑斑:点点的样子。 遗照:遗像,指死去的人的照片。 洛浦:指洛水之滨,泛指离别之地。 淡黄衫子:穿淡黄色衣服的女子,这里指女子。 葵心:向日葵的花心,这里指女子的心事。 疏澹是知音:意思是说女子的心事只有懂得她的人才能理解和欣赏。 盈盈翠袖娇无那
注释: 1. 料峭轻寒不卷帘:料峭,形容天气冷得刺骨。轻寒,微寒。不卷帘,没有卷起窗帘。 2. 细雨压重檐:细雨像重重的檐瓦压在屋上。 3. 莺慵燕弱,花欹柳软:莺儿疲倦,燕子柔弱,花儿斜倚着柳树,显得软弱无力。 4. 替花愁绝花知否,空自锁眉尖:我替花儿担忧愁苦,花儿知道吗?我只能独自把眉头锁紧。 5. 天应入梦,人如中酒,常则恹恹:天空仿佛进入梦境,人们好像喝醉了酒,常常感到无精打采。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出答案,注意要组织好语言,做到层次清晰。本题中,第一问“逐句释义”,第二问“赏析”,考生应结合具体诗句来作答。 【答案】 译文: 一片浓重的阴云笼罩着画楼,凤尾香飘冷了杏花愁绪
注释: 客路远如天上。空倚层楼凝望。 客人的旅途遥远如同天上,我独自倚在楼台高楼上凝望着远方。 柳色绿阴阴,浓抵春江晴浪。 柳树的颜色翠绿而浓密,甚至能够覆盖到春天的江面上。 小恙。小恙。瘦尽春前模样。 我身体微恙,但已经消瘦得如同春天到来前的模样。 赏析: 《如梦令·步梅村先生韵》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景言志;全词语言清新明快,格调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
诗句:尖恻东风送峭寒。飞花乱点雪漫漫。 译文:尖锐的春风送来了寒冷的空气,飞舞的花瓣像白色的雪花一样洒满了大地。柳树的枝条伸展不开,仿佛在向我展示春天的无力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感慨。首句“尖恻东风送峭寒”,以尖锐的东风形容春风刺骨的冷意,暗示着春天的严寒。而“飞花乱点雪漫漫”则是对春末夏初景色的具体描绘,飞花如雪、漫天飞舞的景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
玉楼春·元夕感怀 【注释】 良宵:美好的夜晚。 伤怀抱:悲伤,怀抱着悲痛之情。 料峭:形容春寒刺骨。 银灯:泛指灯光。 展读:展开阅读。 蔗将:甘蔗。 五十馀年:指从二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三十多年岁月。 愁魔:忧愁的妖魔。 缚定:束缚,控制。 颠倒:反常,不正常。 【赏析】 《玉楼春·元夕感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作。该词上片写元宵夜对孤寂生活的感慨;下片写自己三十多年来空过岁月
诗句翻译 1 丛桂香妍,海棠睡足,亭院秋光如水。 - 丛桂香妍:指的是秋天桂花的香气和美景。 - 海棠睡足:形容春天海棠花开到尽头。 - 亭院秋光如水:描绘了秋天亭台庭院中的宁静美好。 2. 双亲昼锦,棠棣敷荣,雏燕成行花底。 - 双亲昼锦:指父母如同白天穿着锦绣一般富贵。 - 棠棣敷荣:比喻家族兴旺,枝叶茂盛。 - 雏燕成行花底:描述了小鸟在花间飞翔的场景,充满了生机。 3.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作者、内容概括、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进行赏析。本题题干要求是“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所以考生在解答时应逐句解释,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句的意思。例如: (1)庭院深深寒夜 —— “庭院深深”写景,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凤栖梧 薄暮 归燕双双栖画阁。风卷湘帘,几点残红落。独坐小窗滋味恶。黄昏细雨春寒薄。 倚遍阑干尤寂寞。一枕瞢腾,欲访槐安国。旧恨新愁牢束缚。未眠先自愁难著。 注释: 凤栖梧:又名“鹊桥仙”,词牌名。 薄暮:傍晚时分。 归燕双双:指燕子双双飞回。 湘帘:湘江的窗帘。 残红落:凋零的花瓣随风飘落。 倚遍阑干:走遍栏杆。 瞢腾:困倦,昏沉。 槐安国:即槐安国梦,是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地方。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