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剪芙蓉寒刺骨,纸窗破处风严。萧萧落叶打疏帘。药炉灰冷,贫与病相兼。
陋巷簟瓢今已矣,一生常乏斋盐。哀鸿和露堕穷檐。明朝双鬓,白发几丝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作者、内容概括、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诗句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进行赏析。本题题干要求是“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所以考生在解答时应逐句解释,注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句的意思。例如:

(1)庭院深深寒夜 —— “庭院深深”写景,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

(2)霜剪芙蓉寒刺骨,纸窗破处风严—— “霜剪芙蓉”是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纸窗破处风严”描写了秋风穿过窗户吹进屋中的情景,表现了环境的冷清。

(3)萧萧落叶打疏帘——“萧萧落叶打疏帘”是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落叶纷飞的景象,又写出了落叶扑打着稀疏的窗帘。

(4)药炉灰冷,贫与病相兼—— “药炉灰冷”写主人公生活的艰难,“贫与病相兼”则点出了他贫困潦倒的原因。

(5)陋巷簟瓢今已矣—— “陋巷簟瓢今已矣”交代了诗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内心的悲凉之情。

(6)一生常乏斋盐—— “斋盐”代指读书人,“斋盐”一词表明了诗人的家境清贫,生活艰辛。

(7)哀鸿和露堕穷檐—— “哀鸿”是比喻,形容了诗人流离失所的凄苦之状。“哀鸿和露堕穷檐”是动静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哀鸿在露水中坠落的情形,又写出了它们落在穷檐之下的悲惨命运。

(8)明朝双鬓,白发几丝添—— “明朝双鬓”暗示了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的无奈。“白发几丝添”则点明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衰老之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无法言说的忧愁。

【答案】

译文:

深院里长夜漫漫,寒风吹得我瑟瑟发抖。

霜刀似的秋风把芙蓉叶都割破了皮肤,纸糊的窗户被刮得洞洞连连,风声呼呼作响。

窗外飘落的落叶纷纷打到稀疏的竹帘上。

药炉里的柴火灰烬已经冷却了,而我也贫穷且多病。

我住在简陋的小巷中,每天只用一根竹竿当瓢喝水。

如今我已无书可读,只能依靠斋菜来维持生计。

哀鸣的大雁随着露水一起跌落在穷人的屋檐下,而我明天就要老了,白发也将要增添几许。

赏析:

首联“庭院深深寒夜”,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凄冷孤寂的背景。一个“深”字,不仅描绘出庭院深深的景象,更衬托出主人公身处其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颔联“霜剪芙蓉寒刺骨,纸窗破处风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霜剪芙蓉”是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纸窗破处风严”则通过写秋风穿过窗户吹进屋中的情景,表现了环境的冷清。

颈联“萧萧落叶打疏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既写出了落叶纷飞的景象,又写出了落叶扑打着稀疏的窗帘。这两句既是景物描写,也是人物心理的反映。

尾联“药炉灰冷,贫与病相兼”,直接点出诗人因年老体衰而贫困潦倒的境况。“贫与病相兼”则点出了他贫困潦倒的原因。同时,这一联还暗含着诗人因疾病而身体日渐衰退的凄凉之境。

最后一句“明朝双鬓,白发几丝添”,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明朝双鬓”,暗示了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无法言说的忧愁。“白发几丝添”则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无奈与哀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