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初晴。正海棠红湿,杨柳烟轻。谁家银烛宴,何处玉箫声。花自好、月空明。叹深院凄清。独自把、回廊绕遍,少个人行。
芙蓉隔断层楼。岂仙凡路杳,幻梦忘情。鹃啼催泪落,树影乍心惊。思往事、恨难平。但尘锁铭旌。问何日、鹤归华表,重话三生。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夜晚的景象,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庭院。
首句“宿雨初晴”描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接着,“正海棠红湿,杨柳烟轻”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海棠花红润,柳树轻飘,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里的“红湿”和“烟轻”都是形容春雨过后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谁家银烛宴,何处玉箫声”描写了宴会的场景,银色蜡烛和玉制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浪漫的氛围。这里,“银烛”和“玉箫”都是古代宴会上常见的乐器,它们的声音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花自好、月空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这里的“花自好”意味着花儿盛开,美丽动人;“月空明”则意味着月亮明亮,照耀着整个庭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
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他感叹自己身处深院之中,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回廊的影子在墙上来回晃动。这种孤独感使得他感到更加凄清和无助。
紧接着,“芙蓉隔断层楼”一句,用芙蓉花作为比喻,形容楼阁高耸入云,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这里的“隔”字形象地描绘了芙蓉花的形态,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岂仙凡路杳,幻梦忘情”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认为自己在人间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如同梦中的幻境一般难以追寻。这里的“路杳”意味着道路遥远,难以找到;“忘情”则表达了他对于过去的感情已经忘却,只剩下对现实的执着。
最后两句“问何日、鹤归华表,重话三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他想询问何时能看到仙鹤归来,再重新诉说三生三世的缘分。这里的“问何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疑问和期待;“三生三世”则是一种佛教的说法,表示前世、今世和来世的缘分。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他对未来的思考和期盼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坚持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