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残不碍当楼月,清光直射疏帘。霜风落叶报秋严。都将愁思,催上两眉尖。
时节不怜衣袖薄,峭寒偏向人添。栖乌侧侧绕穷檐。高枝宿尽,啼煞夜如年。
译文:
庭院深深,夜幕降临,晚秋的月亮洒下清冷的月光,穿过稀疏的帘幕,照亮了这寂静而幽深的庭院。寒风中飘落的树叶仿佛在报告着秋天的到来和其严冬的来临。诗人不禁将忧愁与思念之情全都凝聚在眉梢。
季节似乎并不喜欢薄如蝉翼的衣袖,严寒反而更甚地侵袭着人。栖鸟在庭院周围盘旋飞翔,环绕在屋檐之下。树上的果实已经全部落下,夜晚显得如此漫长而漫长。
注释:
- 院宇深深 - 庭院很深。
- 残 - 树木已部分凋零。
- 当楼月 - 正对着楼头的月光。
- 清光 - 明亮的月光。
- 疏帘 - 稀疏的窗帘。
- 霜风 - 寒冷的秋风。
- 秋严 - 秋天的严寒。
- 愁思 - 因秋日的萧瑟而引发的愁绪。
- 时节 - 时光节令。
- 不怜 - 不怜悯,不同情。
- 峭寒 - 极冷。
- 偏向 - 特别地指向某人或事物。
- 添 - 增多。
赏析:
此诗为咏物抒怀之作,以“月夜”为题,抒发了作者对秋夜美景及自己身世的感慨。首句描绘了一个深院秋夜的景象,通过树木、月光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接着两句通过对落叶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忧虑。第三句则通过“霜风落叶报秋严”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息和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自然景色上,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所引发的忧愁与思考。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鸟儿栖息的情景和对夜晚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