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熊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此诗为词人伤别怀人之作。上片起首三句写景,描绘出一幅雨后秋日长亭送别的凄凉景象。过片二句点出离别已久,相思无望
【注释】 人月圆: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木兰花慢”、“昭君怨”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五平韵。 戏用坡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此处谭介夫以之和作。 坡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琼楼玉宇:神话中的仙宫,常用以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今夕何年: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解析】 “蝶恋花”是词牌名。本词上阕写梦中的情事,下阕写梦醒后的心情。上阕写梦中的情事,下阕写梦醒后的心情。全词语言清雅,含蓄蕴藉,情感真挚。此词上片写春眠时梦见情人,醒来后愁闷不消,下片写梦醒后的愁苦心情。全词以梦境为线索,从梦到醒,从睡到醒,由虚而实,由远及近,层层深入地抒写离恨相思之情。上片写梦境,梦醒后却更添惆怅;下片写梦醒后,更加思念、愁怨,将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好梦依稀留不住”
诗句释义: 1. 幽愁诉与谁同: 这里的“幽愁”是指深沉、难以言表的忧愁或哀伤。"与谁同"表达了这种忧愁无人能够真正理解或分担的孤独感。 - 注释:“幽愁”——深沉的忧愁。 - 注释:“与谁同”——无人能共,表达孤独。 2. 小园中。耐得花开愁雨又愁风: “小园中”可能指的是一个小而精致的花园环境,“耐得开”意味着能够承受或忍耐。 - 注释:“小园中”——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 - 注释
【赏析】 《浪淘沙·七十二鸳鸯词》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一对鸳鸯,在风雨中对舞成行,长锁深笼,终不免于双死双飞的命运,其悲苦之状,更甚于送别。全词以“鸳鸯”为意象,以“梦”为线索,以“秋”“春”为对比,层层推进,层层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无奈之情。 上阕描写鸳鸯的生活状态。起首三句写鸳鸯被囚禁,无法飞翔,只能对舞成行。“金笼”,比喻牢笼。“长锁”,即长期关锁
【注释】 1. 晨鸡:公鸡。2. 断肠人:形容离愁别绪极深的人。3. 瘦尽腰围销到骨:形容思念之深,憔悴得连腰身都快要化成骨头了。4. 有恨谁知:指无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和相思之情。5. 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片写思妇独守空房的苦楚;下片写思妇相思成疾,泪痕洒在海棠枝上,春心依旧如火,但已化作胭脂。全词以女子的口吻写相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由浅入深,由实而虚
水调歌头·九月十一日邀蜕盦登麓山 《水调歌头·九月十一日邀蜕龛登麓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1084年9月3日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登高远眺,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下片写人间事,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词意境开阔、气势雄奇,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与豪放奔放的诗风。 朝起望天际,晴色荡微波。黄花应未开遍,九日昨才过。爱晚亭边枫叶,知有山灵为我,早放醉颜酡。转眼便秋老,不往待如何。
罗敷媚集定庵句 才人病后风情死,唳鹤吟鸾。试语还难。凤胫灯青香篆寒。 魂消心死都无法,如梦如烟。回首依然。空损秋闺一夜眠。 注释: - 才人:指女性。 - 病后:指生病之后。 - 凤胫灯青:形容女子的腿美如凤凰的腿一样,灯光映照着她青色的影子。 - 香篆寒:形容女子的香气像香炉中的香烟一样缭绕着。 - 魂消心死:形容女子因病而失去了魂魄和精神。 - 如梦如烟:形容女子的状态如同梦境一般虚幻飘渺。
浣溪沙 远树微茫一剪平。夕阳斜衬断霞明。晚来天色界红青。 溪涨一痕浇菜雨,村喧十里打禾声。歇凉人爱坐瓜棚。 注释 浣溪纱:词牌名。 山庄晚眺:在山庄的傍晚眺望。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一剪平:形容山势连绵,像一把剪刀一样平直。 夕阳:太阳落山后余下的阳光。 斜衬:倾斜地映照着。 断霞明:天边美丽的彩霞。 界(jie):分开,分界。 溪涨:河水上涨。 一痕:痕迹,这里形容水流的痕迹。 浇菜雨
注释: 新来情意渐懒。怅玉人天远。已觉更长,如何偏梦短。 衾头谁信泪满。怪不似、旧时先暖。尽着寒侵,孤眠谁更管。 译文: 最近的感情渐渐冷淡了。思念的她好像在天边。已经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了,可是梦境却很短。 枕席上谁相信我眼泪都湿透了?奇怪现在不像以前那样早暖了。整个被窝都被寒气侵占,孤独地睡在一起又有谁能照顾我呢?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深深怀念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