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熊湘
西江月 千古大江东去,辽天孤鹤归来。英雄竖子总蒿莱。算有青山犹在。 只合衔杯乐圣,不然绣佛长斋。此心入世已成灰。那管桑田沧海。 注释: - 西江月:词牌名。 - 千古:指时间之久远。 - 东去:向东流去。 - 辽天:辽阔的天空、天地。 - 孤鹤归来:孤独的鹤回到故地。 - 英雄:有才能或武艺超群的人。 - 竖子:年轻幼稚或没有见识的人。 - 蒿莱:野草,这里指平民百姓。 - 青山
【注释】 蒙蒙:细密貌。 黄畦:黄色的田畦。 村前:指村旁。 碧树:绿色的树。 经霜绿:经过霜打后变绿了。 小桥西:指西边的小桥。 山如刀戟起:山峰像刀剑一样直刺天际。 劈面:迎面,从正面看。 幽径少人行:幽静的小路上很少有人行走。 【译文】 雨丝纷飞,滋润了田野上的黄畦, 村边树木,在寒霜的吹拂下,变得绿意盎然。 小桥的那边有一扇紧闭的门, 饥饿的鸟群在秋日里乱叫。 山峰高耸入云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开头两句“莽荡人间何处好,泪痕曾满征衣”,写自己流落江湖,身无长物,到处漂泊,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酒阑灯灺倍依依”则表达了词人在离别之际,对往事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下片开头两句“哀乐从知容易感,伤离吹逝都非”,则是说生活中的喜悦与悲伤都是短暂的,无法长久地保持。最后两句“共君欢笑不须悲。星河看石霣,瀛海见桑肥”,则是希望与友人一同欢笑,不要过于悲伤
【注释】 《水调歌头 · 痴萍邀饮,赋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词人与朋友在秋高气爽时节登山临水畅游的情景。下片写酒宴中酬酢唱和的欢乐情景。全词语言明快流畅,情感热烈真挚,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赏析】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中秋,时苏辙任河南府学教授。据《东坡志林》记载,苏轼与弟辙有同年之谊,而辙又曾与东坡为同科进士。两人久别之后重逢
点绛唇 翠歇红销,高楼尽日伤凝睇。云山无际。天远迷烟水。 屠狗无惊,谁识英雄意。成何计。宝刀空厉。掷向西风里。 注释: 翠歇红销,高楼尽日伤凝睇(注释):形容楼阁的装饰华丽,但因为主人不在,所以显得空荡无人。 云山无际,天远迷烟水(注释):形容远处的云山和水面连成一片,看不到边际,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屠狗无惊,谁识英雄意(注释):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被世俗的眼光所迷惑,不会被人轻易看轻。
幽花小径东墙下。寒蛩时应婆娑舞。天意可怜秋。飘香生乱愁。西风吹叶坠。便作重阴会。明日与登高。新霜初试螯。 注释:幽静的小路上,有一朵盛开的花朵。在秋风中摇曳着,仿佛在低语。蟋蟀在秋天的夜晚里欢快地歌唱,为秋天增添了几分生机。然而,这美丽的秋天也带来了无尽的忧愁,因为花香飘散,令人心生纷乱的愁绪。秋风呼啸,吹落了树叶,预示着天气将变得更加阴沉。明天是秋季的第一天,我们可以一起去登高远望
【注释】莽苍:形容山野广阔无垠。一帆去:乘船远行。游兴惬奇怀:游玩兴致十分满足。生公:指晋僧道安,传说他曾在虎丘说法讲经,后人立石塔纪念他。高踞:高踞讲台。休问当年霸业:不要去问当年的功业。剑气:比喻英雄气概。销歇:消失、消亡。顽石作人语:石头仿佛在说人话。吾亦待君来:我也等待着你来。布袜:古代布鞋。青鞋:黑色鞋子。林泉:山林泉水。风月:自然景物。终竟:到底。山丘尘土:坟墓堆积如山。短碣:墓碑
【注释】 ①次:韵。介甫,苏轼号。②飞燕:指燕子。 【赏析】 这首词以“香车惆怅是前尘”收束全篇。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事抒情。词中以草、花为喻来抒写作者的愁苦之情。 “往事凄凉欲断魂。”开篇即写自己因往事伤心而肝肠寸断,凄切难当。这是全词感情基调。“愁痕渐与草痕匀”二句紧承“欲断魂”,写自己的愁情已深到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地步,草木间都留下了自己的愁绪痕迹,可见其愁情之深重。 “可堪消遣奈何春
寒月转三更,渐觉蛩声静。 注释:寒冷的月光已经转到了三更天,渐渐感觉到蟋蟀的叫声变得安静了。 砌竹摇风三两枝,描上纱窗影。 注释:竹影在窗户上映出了模糊的影子,仿佛是风吹动竹枝摇摆形成的。 本自不成眠,梦断翻疑醒。 注释:原本就因为不能成眠而睡不着,但是突然之间醒来又怀疑自己是否要再次醒来。 一夜西风满地霜,作就离人冷。 注释:一夜的西风使得整个大地都覆盖上了霜
译文: 想要写下离别的愁绪,可真是重重叠叠,难以尽言。就像流水从西边流向东边,时光匆匆如流水般消逝。深夜中细雨飘洒,风儿吹拂不停歇。 虽然我还没到头发花白的年纪,但约定的事情却始终没有实现。既然不能像扔下红豆那样,就让我随波逐流吧。我的一生如同随风飘荡的浮萍,漂泊不定。 赏析: 此诗为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困惑与彷徨。首句“欲写离愁一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