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我行已南北,君迹尚西东。 我行走的方向是南北,你的足迹却还在西东之间徘徊。 车马到虽晚,道途终不同。 虽然你抵达的时间较晚,但道路终究与你不同。 山川新霁雨,天地正秋风。 山峦和江水在刚刚晴朗的天气后又下起了细雨,天地间正是一片秋风萧瑟的景象。 有暇诗应作,无忘草野中。 若有闲暇,就写首诗吧;不要忘记在那荒野之中。 注释: 1. 我行已南北:我行走的方向是南北。 2. 君迹尚西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春风 - 注释:春天的第一场风,象征新的季节的开始。 - 译文:“春风”是第一句,描绘了春季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 2. 三春含造化 - 注释:“三春”通常指一年中的三个春天,这里用来强调时间的迅速流逝和春天的短暂。 - 译文:“三春含造化”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如同大自然的创造一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 一雨洒空虚 - 注释:“洒”意味着雨水落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时注意把握全诗的意境与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维楫阗江海,轮蹄溢道途”,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江海、陆路往来于各地的艰辛旅途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险、劳顿的感叹。 “微晴困炎暑,一雨厌泥途”,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天气转晴之后,炎热的暑气仍然困扰着行人;大雨过后,泥泞的山路让人厌倦。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旅途中艰难困苦的无奈和辛酸。 “天意自虚淡
【注释】 桐江:即桐江,今浙江桐庐县北。 去去不遑息:形容旅途奔波之劳。 栖栖:忙碌不安貌;栖息,指鸟兽等停歇。 红尘:喻世态炎凉,世事纷扰。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9月7日前后。 征衣:远行的行装。 风雨晴时少,山川平地稀:意思是说风雨天气少,而山高路远,道路坎坷不平。 梦魂留不得,一夜到庭帏:意思是说梦中的魂魄不能停留,一夜之间就到达了家门。 【赏析】 这首五律诗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东晋时期,由于战乱频仍,许多有才之士纷纷出京避乱,而王羲之却因爱恋家乡不肯离去,于是便有了“先赴东流因寄虞蒋诸君”的诗句。 【答案】 译文:我和你相知相爱却不能分别,打算离开你又要回来留你;山川间荡漾着离别的情愁,风雨中凝结起别离的离愁。红日照耀千山万壑,清晨霜气笼罩万木秋色;回头望车马远去,目送白蘋洲上行人渐远渐小。注释:“先赴东流因寄虞蒋诸君”
病题桐江 叹息医工拙,矜嗟旧疾牢。 衰容虽冻雀,烈气尚惊涛。 羁旅双尘鬓,尘埃一布袍。 远乡滋味恶,空益梦魂劳。 注释: - 叹:感叹 - 嗟:哀叹、惋惜 - 牢:牢固 - 衰容:衰老的面容 - 冻雀:比喻自己像一只在冬天里发抖的鸟 - 烈气:强烈的气势 - 羁旅:指旅途中的漂泊和劳累 - 尘鬓:指头发因风尘而变得凌乱 - 布袍:破旧的衣服 - 味:味道 - 恶:难吃 - 益:更加 - 空
【注释】 1. 沧江:长江,泛指江河。 2. 长者车:古代有“君子”之称的人坐的车子,这里指潘山人。 3. 齐扁鹊:战国时名医扁鹊。 4. 蜀相如: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子卿,因慕屈原自沉汨罗而死,故作《哀郢赋》以悼念之。 5. 惠饮囊中药:指潘山人用药物治疗我的疾病。 6. 肘后书:即肘后急书,相传黄帝曾得一神箭,射中鸟后,箭入皮肉不破,箭头在皮中而不拔出,箭杆藏在皮肉里而不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过扬澜 路入扬澜险,心魂独惘然。 - 路入:进入 - 扬澜:指波涛汹涌的水面 - 险:危险 - 惘然:迷茫、不知所措 - 注释:诗人步入了一片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水域。 秋风浪飞屋,春雨水弥天。 - 秋风:秋季的风 - 浪飞屋:波浪像房子一样飞来 - 春雨:春季的雨水 -
【注释】 清霜:指清晨的霜。群籁息:众多的鸟声都停止了鸣叫。 淡晓一星留:淡淡的曙光中留下一颗明亮的星星。留:停留,指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野竹寒方翠,溪云夜不收:野外的竹子因为寒冷而显得更加青翠,溪边的白云到晚上也没有散去。收:消散。 月明山路径,霜湿布衣裘:月光明亮照亮了山路,霜气湿透了我的衣服和皮衣。月明、霜湿:形容夜色中的景色及天气状况。 羁旅令人瘁,衰羸亦自羞:旅途劳顿让人疲惫不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林边竹枝子,问法即心王。(注释:竹林边的竹子,询问佛教的方法,就是心中之王。) 2. 气挹千山秀,风吹万室凉。(注释:气息汇聚,可以感受到千山的秀丽;微风吹过,让人感到万室的清凉。) 3. 灵泉通润泽,幽鸟恣徊翔。(注释:灵泉流淌,带来了滋润;鸟儿在树林中自由地飞翔。) 4. 雨雪翻天地,看瞻爱有常。(注释:雪花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