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薯米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 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 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注释: - 薯米:即红薯,一种在南方常见的农作物。 - 番薯当米度年华:将红薯当作米饭来度日,形容生活的简朴。 - 鼓腹安闲海外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海外家,指遥远的家乡。 - 义士不须劳指囷:如果一个人是正直的人,就不需要担心他的财产。 -
【注释】 渔者:指渔民。常渔农者:指农民。农,这里作动词解,即种田、务农。井伍:指井田制的居民组织,按井田制规定,每户分得一井之水,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十州为乡,各按其乡而居住。 讼诪张:诉讼纠纷。 召杜: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县西北,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的地方。 论文时:即论诗之时。 善气:美好的气象。 千里一圣:指圣人的教化,可以遍及千里。百里一贤:指贤人的治理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士奇的《渡海纪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时维二月中和节,天气晴明浪澄彻。 注释:这个时候是农历二月,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和节,天气晴朗,海水清澈。 鹭门待济匝月馀,一朝理楫心怡悦。 注释:船在鹭门(地名)等待渡海已经一个月多了,当船开始起航时,船员们都感到心情愉悦。 鸣锣击鼓舟师迎,拔碇许许欢同声。 注释:船上响起了锣鼓声,水手们迎接着,一起欢呼雀跃。
【注释】 到澎湖境:来到澎湖。 舟人:船上的水手。告我水中沚:告诉我水边的地方。 青青:形容小草青翠欲滴。一点小于米:指水草的面积很小,像米粒那样大。 西屿头:西边的岛屿。望楼:瞭望台。遥瞪视:远远地注视。 七更洋走十二时:在海上航行了七个时辰(约10个小时)。白鸟翻飞冁然喜:海鸥翻飞,显得非常高兴。 渔火星星渐渐明:渔船上的灯火逐渐明亮。 风微卸席下橹摇:风很轻,船帆被吹得展开,船桨也转动起来
这首诗的原文是: 同戴文炜林五云两总戎阅红毛城旧址因怀靖海侯赋 颓墉依旧纪红毛,露冷云寒野鼠嗥。 负固夜郎曾自大,恢张天网更谁逃。 鲸鲵势绝波涛静,台厦勋悬日月高。 世盛永无烽火警,太平黼黻属吾曹。 逐句释义如下: 1. 颓墉依旧纪红毛,露冷云寒野鼠嗥。 译文:破旧的城墙依然矗立着,红色的土地上,露水和冷风让人感到凄凉,野外的老鼠在叫嚣。 关键词注释:颓墉(破败的城墙)、纪(记录)
《渡海纪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海上航行,以及在这次航行中所见到的各种奇景和遭遇。 我们来看第一部分:“黑水之沟黑逾墨,蛟鲸宫阙龙伯国。”这是对大海的描绘,用“黑逾墨”来形容海面的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海水的深邃和广阔。接着,“任尔铜船铁梢公,每每过之生喘息。”这里的“铜船铁梢公”指的是古代的船只,而“每每过之生喘息”则形容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的巨大压力和困难
澎湖歌 藐兹澎湖一孤岛,幅员百里弹丸小。 九州不入禹贡图,开辟以来置不道。 荷兰驱逐伪郑平,设官命吏名斯肇。 台阳喉咽壮藩维,金厦户庭资障堡。 宅澳为村一十三,民居错落晨星渺。 岁不十雨月千风,波翻浪覆势倾倒。 匝时咸水涨漫天,白日昏昏尽窅窅。 流沙一片恍飞霜,草未逢秋已尽黄。 地无高冈与陵麓,又无溪涧与桥梁。 又无飞禽与走兽,又无花木与菁篁。 织纴不事无麻苎,丝帛不出无蚕桑。 三农最重无牟麦
立春日作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九十春光第一朝,十分和气满孤峤。 - “九十春光”可能指春天的九个月,春天的大部分时间,“第一朝”即春天的第一天。 - “孤峤”可能指的是孤立的山峰或岛屿,常用来形容偏远或者孤高的地方。 - “和气”表示和谐、温暖的气氛。 - “满”意味着充满、遍布。 2. 祥开紫陌迎新贶,瑞拥青幡拂曙飙。 - “祥开”指的是吉祥的事物开始显现。 -
【注释】 1. 春应尧蓂六叶朝:春天到来,应该像尧王的寿星蓂草那样出现六片叶子一样。 2. 东风何地不员峤:春风到处吹拂。 3. 仙龄浪侈三千岁:仙人寿命长得很,可以奢侈地活上三千年。 4. 花信难忘廿四飙:二十四节令的花信风来时,让人难忘,仿佛是仙人下凡。 5. 白首横钗喧戴胜:头发斑白的老人戴着簪子,喧闹着在庆祝戴胜花盛开。 6. 青郊行酒羡杯饶:在郊外行走饮酒,喝得畅快,羡慕酒杯多。 7.
立春日作 宦游闽地八春朝,远驻澎瀛海外峤。 旧雨萦怀舒柳眼,故园入梦忆梅飙。 及瓜方代星初易,剪彩相遗俗尚饶。 株守一官虚岁月,风流何日扈鸡翘。 注释: 1. 立春日作:在立春这一天所作的诗。 2. 宦游闽地八春朝:我长期居住在福建(今福建省),每年春天都在这度过八次。 3. 远驻澎瀛海外峤:我远离家乡,住在离海边很近的地方(澎瀛即福建,海外峤即福建的山名)。 4. 旧雨萦怀舒柳眼